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脂修复

树脂修复

冲洗后的牙本质需保持一定湿润防止胶原纤维网 塌陷。——湿粘结
湿粘结(wet-bonding)
酸蚀使牙本质脱矿,胶原纤维暴露,在湿润 的牙本质表面胶原周围的分子空间被水分子 占据,使胶原纤维网出现微孔结构和直立蓬 松状态,可形成良好粘结面。
表面湿润的牙本质获得的粘结强度明显高于 表面干燥的牙本质的粘结强度。
• 粘结树脂
亲水性单体可渗透入湿润的胶原纤维网 疏水性单体与粘结树脂聚合
溶解功能性单体的溶剂通常为丙酮、乙醇或水
酸蚀-冲洗技术与自酸蚀技术的比较
全酸蚀粘结系统
酸蚀剂 较强的无机酸
酸蚀方法 需要冲洗
对玷污层 完全清除玷污层 的处理
作用效果
操作步骤多,存在 技术敏感性,对釉 质和牙本质粘结强 度较大。偶发牙本 质敏感症状。
牙本质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牙本质酸蚀脱矿后,胶原纤维因失去矿物质支持而塌陷,
影响粘结力。
牙本质系统)
• 酸蚀剂(etchant) • 预处理剂(primer):含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的
酯类功能单体
• 粘结树脂(bonding resin)
自酸蚀粘结系统
• 自酸蚀预处理剂:酸性功能单 体、双性功能单体、溶剂
护髓措施
通常不需要任何衬底。 如窝洞近髓或牙髓暴露,需用氢氧化钙制剂盖髓,再
用玻璃离子体封闭盖髓区。 垫底一般用玻璃离子粘固剂,不能用含酚类物质。
放置成形片和楔子
复合树脂修复常用的成形片有3种:
✓ 透明聚酯成形片 ✓ 片段式金属成形片:预弯、带一定凸度的金
属成形片和辅助固定的G固位圈 ✓ 圈形成形片系统
✓ 光照时间至少需20s。 ✓ 光源强度增强,可减少光照时间。
复合树脂光固化的影响因素3
修复因素:
✓ 材料可吸收和散射光。
✓ 材料厚度增加,光的散射和吸收增加,进入 材料内部的光强度降低。
✓ 临床上,每层充填和固化的材料厚度不超过 2mm。
复合树脂的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机械性能 生物学性能 操作性能
粘结树脂渗入,和处理剂的疏水性基团发生聚合, 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提供机械-化学固位。
牙本质脱矿深度和粘结树脂渗入深度一致。
牙色修复材料
A1
A2
A3
复合树脂(composite resin)
复合体 (compomer)
玻璃离子体(glass ionomer cement,GIC)
复合树脂的组成
预备洞缘:除根面窝洞洞缘角为90°外,其 他部位釉质洞缘应大于90°。
釉质壁需预备斜面。
牙体预备的类型
传统型 斜面型 改良型
传统型预备
同银汞合金修复时的预备要求。 适用于: 位于根面的缺损 中到大范围的Ⅰ、Ⅱ类洞
斜面型预备
预备釉质斜面。 适用于替换原有银汞合金修复体的病例。
一般用于低应力承受区缺损的修复。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复合树脂修复的适应证
Ⅰ~Ⅵ类洞 冠底部和核的构建 窝沟封闭或预防性修复 美容性修复 间接修复体的粘固 暂时性修复体 牙周夹板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关键因素是能否成功隔湿。
复合树脂修复的禁忌证
不能有效隔离治疗区者 所有的咬合都位于修复体上时 深度磨耗或磨牙症患者 修复体延伸到根面时
复合树脂修复的基本步骤
局麻和术区清洁 比色 窝洞预备 术区隔离 牙髓保护 放置成形片和楔子 粘结 充填材料 修形和抛光
比色
临床一般采用视觉直观比色法(比色板) 在自然光下进行 比色的注意事项:P100
复合树脂窝洞预备的要求
去除龋坏、有缺陷组织或材料以及脆弱的牙 体结构。
混合层的微树脂突是微机械固位的基础。
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牙本质粘结机制
酸性单体部分溶解玷污层,或使其改性。
酸性单体渗入牙本质导致牙本质脱矿。
在酸性单体渗入脱矿的过程中,溶解出的钙离子 与其发生化学结合,酸性单体pH逐渐升高,最后 变为中性,脱矿终止。
酸蚀脱矿的同时,含双性基团的单体渗入牙本质 小管和胶原纤维网孔隙中,亲水性基团与胶原纤 维结合。通过吹干加速溶剂和水分挥发,形成疏 水性表面。
预处理剂的作用
预处理剂的功能单体含双性基团。 亲水性单体可扩散渗入胶原纤维间的微间隙和
牙本质小管内。 疏水性基团可与疏水性树脂发生粘结。 处理牙本质表面后,溶剂挥发时带走水分,使
牙本质表面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有利于粘结 树脂的渗入。
混合层的作用 粘结树脂渗入牙本质小管内形成大树脂突。
粘结树脂渗入胶原纤维的微间隙内与预处理剂发 生聚合反应,固化后形成混合层。
复合树脂修复的优点
美观。 保存牙体组织。 牙体预备操作相对简单。 绝缘,热传导性低。 对牙体组织的粘结、固位良好,微渗漏低,
同时能增强剩余牙体组织的强度。 如有缺陷可进行修补。
复合树脂修复的缺点
聚合收缩,会导致材料和牙体结构之间形成 微渗漏。
耐磨性较银汞合金差。 技术敏感性较强。 耗时较多,成本较高。
填料比例越高,物理机械性能越显著,但材 料的流动性减低。
材料的粒度越小,抛光性越好。
聚合收缩(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指复合树脂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单体分子的相互移动 并形成长链而导致的材料体积缩小。
会导致充填体与窝洞边缘缝隙形成,产生微渗漏,继 而形成继发龋。
会对洞壁产生一定的应力,导致术后牙髓反应。 是复合树脂修复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树脂突的机械扣锁作用是机 械固位的主要因素。
粘结性单体能与釉质中的 Ca2+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 力。
粘结剂与复合树脂发生聚合, 产生较强的化学粘结。
大树脂突 微树脂突
牙本质粘结
牙本质结构特点: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在胶原纤维网上。 化学组成:牙本质含有较多的水和有机物。 组织结构:牙本质被切割后,牙本质小管内液体外溢,使
常见为光敏引发体系 (樟脑醌,叔氨)
复合树脂的固化机制
可见光固化是主流固化方式。
复合树脂在光照时,光敏剂被特定波长的光 激活,然后激活叔氨,将其转化为自由基, 自由基激活树脂单体,引发链式反应,形成 相互交联的高分子材料。
复合树脂光固化的影响因素1
光源因素:
与光敏引发剂的最大吸收峰越接近,产生的光 能越强。
粘结的原理
物理性粘结(physical bonding):涉及两种物质 间范德华力或其他静电作用,相对较弱。
化学性粘结(chemical bonding):两个物质之 间形成的化学键的结合
机械性粘结(mechanical bonding):由于界面 的倒凹或不规则对材料产生的锁扣作用。
牙体粘结主要依靠机械性粘结,化学性粘结 作用相对较弱。
优点: 良好的粘结性、生物相容性、释放氟离子、耐
溶解性。 缺点:物理机械性能较差 美观性较复合树脂差。
玻璃离子体修复的适应证
根面龋。 后牙不承担咀嚼压力的窝洞。 不考虑美观因素的Ⅲ、Ⅴ类洞和乳牙窝洞
修复。
复合体
既具有复合树脂的美观性能,又具有玻璃离子体释氟 特性的复合材料。
在树脂成分中加入了带2个羧基基团的二甲基丙烯酸 酯单体。
• 经典的全酸蚀系统
1990s • 酸蚀+预处理+粘结
玷污层(smear layer)
也称污染层,是窝洞预备过程中器械切割和碾磨牙体 组织形成的并贴附于洞壁的一层无结构物质,主要由 牙本质碎屑和凝固的胶原蛋白构成。
酸蚀处理的釉质和牙本质表面
混合层(hybrid layer)
是粘结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由粘结树脂牙本质胶原组成,内含众多微树脂突,是微机械固位 的基础,也是决定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固化 方式分类
光固化型 (主流) 化学固化型 双重固化型 (用于粘接)
纳米填料
玻璃离子体
用作直接修复材料的玻璃离子粘固剂。 通常由粉剂和液剂组成。 其他:光固化型和改良型(树脂改良型、金
属加强型)
粉剂:复合硅酸铝玻璃、氟化物
液剂:丙烯酸、衣康酸或马来 酸、三羧酸共聚物、酒石酸
玻璃离子体的固化机制
酸碱反应。
酸性溶液溶解玻璃颗粒,释放钙、铝、氟、 硅等离子,钙离子迅速与聚丙烯酸链的羧基 团发生交联反应,形成无定形的高分子凝胶 。随后,钙被铝离子替换,形成更多交联基 质,完成材料的固化。
聚丙烯酸链的羧基团还能与牙中的钙离子发 生络合反应,使材料与牙体组织发生真正的 化学粘结。
玻璃离子体的性能
传统洞缘斜面的制备
用金刚砂车针将洞缘釉质磨成与洞壁成45°70°角的斜面,宽0.5-1mm。
后牙合面由于釉柱方向为内敛,预备洞壁时 已经形成斜面,不用专门预备釉质斜面。
预备釉质斜面的目的
增加酸蚀和粘结面积。 减少微渗漏。 增加美观,使复合树脂更好地与牙体结构的
颜色交织,不产生明显白线或晕圈。
牙体缺损的粘结修复
皮根莉 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2013.10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GC中国市场部
2
粘结的基本概念
粘结(adhesion):两个同种或异种固体物质, 与介于两者表面间的第三种物质作用而产生 牢固结合的现象。
粘结剂(bonding agent):介导两种固体表面结 合的媒介物。
利用粘结剂的粘结力使固体表面连接的方法 称为粘结技术。
成形片的作用
有助于充填材料。 恢复邻面接触,形成正常轮廓。 减少修整时间。 有助于隔离窝洞,强化粘结效果。
楔子的作用
推开邻牙间牙龈组织 避免牙体预备时损伤橡皮障和牙龈 产生轻微分牙力,减少充填后与邻牙的间隙。
可聚合的单体分子 主要作用是将复合树 脂各组分粘结在一起, 赋予材料稠度、可塑 性、固化特性和强度。
丙烯酸酯类
树脂 基质
包括石英、无定形 二氧化硅、玻璃粉 粒和陶瓷粉粒。
作用是赋予树脂良 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还有遮色和X线阻 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