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莲花山片区保护利用规划随着创智新区和汽车产业新城的建设,即墨中心城区有向东蔓延的趋势,为避免城区建设对崂山余脉的冲击,保护即墨的生态廊道,十分有必要加强城区东部山脉的保护。
莲花山片区紧邻中心城区,是市区东部重要的的生态区域,也是崂山余脉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落实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正视现实的发展诉求,通过规划来加强该片区生态保护和控制,限定开发利用的规模与强度,更好保护该片区的生态本底,即墨市规划局特组织编制本次莲花山片区保护利用规划。
2015年5月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各单位意见。
2015年6月29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正式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规划成果质量,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对《即墨市莲花山片区保护利用规划》进行社会公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位置范围莲花山片区位于即墨市中心城区东侧。
项目片区以现状的鹤山路、大田路和规划的潍蓝路、规划青龙高速连接线为边界。
规划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图1 片区规划范围二、规划原则和依据(一)规划指导原则1. 坚持“保护生态、兼顾发展”的生态优先原则2. 坚持“合理利用、严格保护”的可持续利用原则3. 坚持“主动保护、协调各方”的统筹兼顾原则4. 坚持“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的分区管制原则(二)规划依据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执行)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012年)3. 《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4. 《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在编)5. 《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2014年)7.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8.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9.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三、规划定位和规划规模莲花山片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本底,本规划以山体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为主,构建即墨市东部的绿色生态系统,打造即墨市中心城区东部第一山体门户。
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9000人。
四、片区现状(一)行政区划本片区隶属于龙泉街道办(占地面积约84%)、龙山街道办(占地面积约14%)、鳌山卫街道办(占地面积约2%)。
(二)自然资源片区有莲花山(海拔219米)、马虎山(海拔189米)、担山(海拔150米)。
片区位于河流发源地,水体流量较小、流速较缓,水质较好;现状水体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没有划定水体控制线。
片区内山体植被覆盖率较高;山体林地生态环境脆弱,林木经济性较弱;现状林地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现状用地情况本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1.8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为84.48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320平方米。
图2. 片区现状图(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片区内缺少山体、绿线、蓝线等生态要素保护控制线,山体保护力度不足;2、部分山体有开采行为,造成山体破碎、水土流失现象;3、植被保护措施不力,山体绿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4、现有河道两岸无完善的绿化防护系统,村庄住宅、村办小型企业与河道间缺少隔离,部分地段存在侵占河道的现象。
水库保护利用措施不够完善;5、缺少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村民生活水平较差;6、现状区域外围交通便利,但内部交通不畅,道路设施匮乏;7、部分规模化养殖对空气污染有一定影响;8、现状工业用地多为村办企业用地,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较差,工业项目(石料加工厂)易造成粉尘、噪声等污染,不符合区域整体发展的需求。
五、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环境敏感区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
将作为道路选线、功能结构分析、空间管制区划分的重要依据。
结合数据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选用地形、农田、林地、水体、村庄5大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3. 生态敏感性分析图六、功能分区图6. 功能分区图本区域规划结构划分为六个功能区,突出组团式布局形态。
“六个功能区”指本区域依据山体、农田、城市建设区分割而成的相对独立的六个片区。
1.山体生态保育区:用地面积约320公顷,其主体功能为保护山林生态。
2.农业自然保育区:用地面积约1040公顷,其主体功能为保护农田。
3.生物科技体验区:用地面积约75公顷,主体功能为生物科研。
4.文化创意产业区:用地面积约30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4000人,其主体功能为文化商业、居住。
5.农村社区改造区:用地面积约15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3000人,其主体功能为居住、商业。
6.文化创作展示区:用地面积约22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000人,其主体功能为文化商业、居住。
七、规划方案(一)居住用地规划根据居住小区与居住组团规模控制要求,规划在鹤山路北侧形成三个居住组团。
用地面积和安置人口数字如下:1、地块B(文化创意产业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83公顷,规划约4000人。
2、地块C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38公顷,商住用地3.29公顷,规划约3000人。
3、地块D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54公顷,商住用地9.41公顷,规划约2000人。
图4. 土地利用规划图(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按《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和《即墨市城市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中的规定配置。
在规划控制允许地块内,文化商业用地可布置沿街商业,从而有效地利用建筑底层,尽量退后红线建造。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约为21.89公顷。
1、商业金融设施根据现状情况及空间分布、景观需要,服务半径以及规模效益,独立商业用地面积为0.90公倾,服务对象为本区域的居住人口服务。
(1)在大埠村东南角处规划一处商业用地,用地面积约0.56公顷。
(2)在小埠村北侧规划一处商业用地,用地面积约0.20公顷。
(3)规划范围的西北处规划一处商业用地,用地面积约0.14公顷。
(4)居住地块的综合服务中心可采用商住楼和单独建造两种方式,布置在小区、组团或街坊外围的城市道路两侧。
2、文化商业设施根据现状发展需要,规划16.65公顷的文化商业用地。
(1)在文化创意产业区(B区)B-04规划占地总面积为7.70公顷的文化商业用地。
(2)在文化创作展示区(D区)D-01、D-04规划占地总面积为5.41公顷的文化商业用地,保留3.65公顷文化商业用地。
3、文体设施结合休闲中心布置,形成文化活动与休闲活动相结合的居民活动环境。
(1)社区内文化活动站每处建筑面积350-500平方米,可与小区服务中心合设。
(2)居民体育活动场地可结合小区服务中心布置。
4.医疗卫生设施(1)卫生站每处建筑面积40平方米,可在小区服务中心与其他公建合设。
卫生站按0.5—1万人设置1处的标准,每处业务用房200-500平方米。
5、行政管理设施(1)片区内结合现状规划一处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0.28公顷,为高速公路监控通信分中心。
(2)社区服务中心,参照《即墨市城市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配置,可设于住宅内或与其他公建合设。
6、教育设施(1)中、小学规划本区域在大埠村现有一所通广小学。
规划中还充分考虑到紧邻规划片区的创智新区教育设施的建设,所以规划对通广小学仅做维护工作,保留现状7班规模,占地1.46公顷。
通过创智新区和东塔子夼村的东豪希望小学的教育设施解决上学需求。
(2)托幼规划本次规划托幼人数按国家规范取中间值以规划总人口的3%考虑。
因此,规划需入园托幼人数为270人。
托幼需设9班,本区域共在地块C内规划一处9班托幼。
7、科研设施在生物科技体验区(A区)内,保留现状两处、规划三处科研用地,面积共2.08公顷。
(三)绿地规划结合莲花山片区独特山体生态环境的考虑,在居住区内适当布置大片集中绿地,作为公共活动绿地。
另外,居住区内都结合道路、河道绿化和中心绿地,开辟步行绿带,作为居民休憩、步行绿廊。
商业服务及文化娱乐中心结合建筑、商业布局布置绿地。
从而使各区内绿化成为山体、水体绿化的衍生和浸透,形成整体绿色网络规划绿地107.12公顷。
,其中公园绿地8.00公顷,防护绿地99.12公顷。
八、空间管制图5. 空间管制图(一)山体保护核心区应严格按照山体保护核心区的控制线进行保护,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严禁改变山体形态、破坏山体轮廓、砍伐植被、开山采石等行为。
加强对破坏的山体和植被进行恢复。
建议部分地势较高的农田退耕还林。
严格控制新的建房,严禁乱盖乱建,对现有违章建筑,一律拆除。
对于严重影响山体形态的现有建筑,应近期拆除。
该区域在远期只允许建体量风格与山体协调的少量必要的郊野游憩建筑(如亭、榭、廊等),并应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严格审批下进行。
(二)山体保护缓冲区严格按照山体保护控制线进行保护,仅允许建设必要的道路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
结合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等建设,进行植树造林、山体修复等生态培育工程。
严格控制新的建房,严禁乱盖乱建,对现有违章建筑,一律拆除。
保护控制重要的景观视廊和观赏山体的开敞空间。
在规划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批的基础上,远期可进行小体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建筑外观造型、体量、高度、色彩都应与山体景观相协调,建筑屋顶必须美化或绿化。
(三)外围缓冲区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严格保护水体、耕地和林地。
严禁对自然植被、山体、农田、水库的破坏性建设,可安排少量生活服务设施。
严禁其他建设、取土、挖掘、砍伐、电鱼等破坏生态资源的活动,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莲花山片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监管措施,控制水库周边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排入。
(四)限制建设区根据应根据即墨市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应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地势,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减少工程建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造型、体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以低多层为主。
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建筑限高应根据《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建设区内的水体周边预留5米的绿化间隔,预留15米的建筑退让。
九、保护措施(一)山林用地山林作为该片区的生态斑块,是重要的生态功能载体。
面积337.46公顷,划定生态绿线。
山林用地应严格保护,严禁破坏自然山体和林地;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林地的覆盖面积。
该片区存在大量国家级公益林和青岛市级公益林等林地。
涉及林地征用需上报林业局备案,办理相应的林地征占用手续。
(二)水体用地水体作为片区内的生态廊道,是片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37.99公顷,划定生态蓝线。
1.在非建设区域内,蓝线距水体防护距离为20米;在建设区域内,水体防护绿线宽度为5米,建筑退让线为15米。
2. 在蓝线防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