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2. (2分) (2018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图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 .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 .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 .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 .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3.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历史学家阎步克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所得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人士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

这表明()A . 察举制度日趋完善B . 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C . 门阀政治开始兴起D . 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4. (2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 . 黄宗羲提倡“法治”B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 .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5.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1873—1910 年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以上统计材料表明()A . 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 . 中国出口货物比例逐渐协调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 . 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6. (2分) (2020高二下·鹤岗期末) 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

英国这一现象()A . 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B . 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 . 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D . 表明国王权力受到了限制7. (2分) (2017高一下·扶余期末)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计划旨在()A . 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B . 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 . 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D . 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8. (2分) (2017高三上·海淀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9. (2分) (2020高二下·衡阳月考) 罗马法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有些法学家甚至认为“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材料说明罗马法()A .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 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专简理论D . 忽略了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10. (2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 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其中的“重要影响”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 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C .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1. (2分) (2017高三上·福州月考) 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A . 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 .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 . 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D .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12. (2分) (2017高二下·泰州期中) 在欧盟50岁生日之际,金融家索罗斯写道:“欧盟己经掌握了广泛的资源来对世界舞台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欧盟()A . 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B . 实现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统一C . 综合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D . 撼动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60分)13. (15分)现代化指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古罗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什么?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什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那一年颁布?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2)建国之初,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影响?(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权利法案》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创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英国的议会政治有什么特点?14. (10分) (2019高二下·忻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

“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

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

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

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

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

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

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

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5. (15分) (2019高一下·舒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

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

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材料三: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针对卢沟桥事变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的一些将领提出了怎样的抗战方针?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抗战方针?(3)材料三中,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主要依据有哪些?“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16. (10分) (2019高三下·石家庄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

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

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

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短暂和平后,世界再次陷入世界大战的灾难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