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学设计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学设计

他们写得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结论:人们在长期使用毛笔的过程中掌握了书写的规律,并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成熟。
三.课堂延伸
建议学生观摩书法原作或图片资料,阅读有关书法艺术的书籍。
学生查寻资料:《古代中国书法》(光盘)
《永字八法》、《书法教程》、《中国书法》、《书法》
E.小结:播放录像片段《古代中国书法》,结束语。
总结:汉字的产生为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一部分,结合在语文课里学过的知识,填写学习卡片。
我们班里出板报,要请字写得好的同学去完成,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字写得好,赏心悦目,大家爱看。你们是这样,古人亦如此。
出示几件石刻拓片、木刻法帖和墨迹,请同学辨认,讲述书法的实用价值
活动1: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
一.引入新课
问:古人是如何书写的?
活动1:请同学用钢笔在和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体会书法感觉
学生模仿、体验,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回答。
钢笔写得最好,因为用得熟练。
不会用毛笔,所以写不好。
用刀刻很费力,不好控制,不过很好玩。
书法艺术在人们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课堂发展
问题: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
课题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学设计
共1课时第1课时.
总课时:
课型
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课程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艺术,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因:中国人写字用毛笔;汉字是象形字;跟绘画有联系;中国有宣纸……
学生自学,讨论并填写卡片。
学习卡——汉字的演变
时间
新石器时代
夏商
商周
先秦

隶书
文字类型
陶器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帛书书简
石刻
大篆
小篆
书写方式
刻、画

铸、写、刻
铸、写
铸、写、

学生回答。
比较:1、用笔熟练Fra bibliotek笔法好。2、结构尚可,但不会用笔,笔画不美。
简要分析例字“三”,说明汉字形式美的原理。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琴棋书画”、“字如其人”……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活动2:有书法基础的同学和没有基础的同学上台书写。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甚至存在偏见,给教学带来难度
学情分析
选修书法模块的高中学生
设计理念
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辅助
教师准备教具:教案、多媒体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美术本、画具、搜集到的美术资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安排学生就坐,告诫学生遵守纪律,准备上课。
B.创设情境
播放多媒体课件《汉字与书法文化》;
学生观看图片:古代书房场景:几案,书写工具和材料(毛笔、印章、砚台、宣纸等),墙上挂有书法作品;播放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感受书法文化氛围。
C.进入新课
F.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对同学态度友好。不将画材画具用于嬉戏。
G.板书设计:
汉字与书法文化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发展
*书法书体的产生和发展
*书法艺术在人们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H.教学后记:
班次
应到
实到
缺勤学生名单
1
2
3
4
5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