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xx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据此,英语读写,无论是从学科测试的层面,还是素质教育的角度,都越来越充分显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严重地位。
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xx阅读写作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只重视知识讲解的传授式教学和放任能力成长的沉浸式教学的两种弊端。
大部份教师都只是机械地忙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的讲解和练习的讲评,英语读写教学仅局限于练习册和测试卷上“偶遇”的非独立非专门练习,对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缺乏有针对性的渗透与贯穿,对阅读题材和写作体裁缺乏系统性的融汇与贯通。
母语的冲撞,词汇的阻碍,句子结构的含混,段落逻辑的纷乱,无一不在侵扰着我们的读写教学。
读写课上也是大量拓展范文,导致学生一味片面模仿其中的表达,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缺乏篇章感和逻辑性,危机地制约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xx读写结合四步教学模式
1.话题导入
导入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以“以读促写”为教学目的的阅读课中,读前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们为写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话题导入的常用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在学生接触阅读材料前,在相关阅读知识信息储备不多或者相关知识较熟悉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为下面的读和写做好准备。
(2)看图说话法。
看图说话是以直观图片为媒介,要求学生把画面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展开阅读前,引导学生通过初步观察图的内容,结合所给提示词或者提示的句型,让学生尝试造句,甚至是简短的篇章。
2.文本分析
在文本分析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寻找主题句、关键词归纳段落中心到句法,词法,修辞运用以及阅读方法,篇章建构和图表信息分析等等,这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列出关键词、归纳组织语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对于整体文章结构的布局进行掌握。
文本分析的方法
(1)关注主题句。
英语文章结构精炼,主题句光鲜,每一个主题句后往往以一些事例或细节作为支撑,使文章结构严格,中心突出。
关注连接词。
从语篇的角度看,一段语句流通的话要求我们教师在辅导学生写话时,注意合适运用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即我们常说的关联词、连接性副词以及一些介词和短语等。
英语连接词具有严重的语言建构功能,能标示语段的分隔,表明段落的语意关系,实现语篇上下衔接及连贯。
(2)关注语篇结构。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出现缺乏条理性和结构性不强的现象。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让学生了解语篇的整体结构,明确写作思路及上下文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支架搭建
(1)对文章分析结束后,我们应在黑板或PPT上留下相应的文章思维导图(mindmap),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内容要点和顺序。
(2)挖掘话题词汇及经典句式(语言支架)。
4.写作(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融合的最佳体现。
在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读后活动的设计首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的写作,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例如用自己的话改写、缩写或续写文章.可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文章的内容或续写故事结尾,也可以让学生写评论或感想。
通过本学期读写结合的实践,学生们在英语写作中从以前的”极不自信”到现在的”有些自信”,从以前的面对写作“束手无策”到现在的“学会读题、审题”,从以前的“语言匮乏”到现在的“善用巧用教材里的词汇、句型”。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中,70%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审题,结合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组织语言,基本上能把内容要点表达出来,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写作中运用到关键句、主题句来组织短文,并合适地加入一些连接词,使文章更加流通,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作文的平衡得分率也较之以前有所提高。
但在学生的读写结合的实践中,我仍有一些方面的狐疑: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如何将分层教学也渗透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这些问题也有待于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解决。
也希望在今天的交流中能找到答案。
英语教学中读写的关系密不可分。
读是根源,写是核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立足文本,吸收运用,并进行合适的同话题延伸和拓展来开展写作活动,可以达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教师应灵活运用与合理开发阅读课的教材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