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0T生物质锅炉运行规程讲解内容

130T生物质锅炉运行规程讲解内容

Φ38×6 Φ57×5 Φ57×5 Φ38×4 Φ38×4 Φ57×5 Φ406×28 Φ133×10 Φ273×50 Φ219×36
15CrMoG
15CrMoG 15CrMoG 15CrMoG 15CrMoG 15CrMoG 15CrMoG 12Cr1MovG 15CrMo 12Cr1MovG 12Cr1MovG
540
495 405 383 322
563
387
387
244 201 124
315.8
210 145 90
334
268 211 157
高压烟气冷却器 244 低压烟气冷却器 201
1.4 锅炉汽水品质 给水: PH值:8.8—9.3 硬度:≯2微摩尔/升 含铁量:≯30微克/升 含钠量:≯10微克/升 溶氧:≯7微克/升 电导率:≯0.3微希 /厘米 炉水: PH值: 9.0—10.5 电导率:≯100微希 /厘米 磷酸根:2--10毫克/升 二氧化硅:≯2毫克/升 饱和蒸汽: 二氧化硅:≯20微克/升 含钠量:≯10微克/升 过热蒸汽: 二氧化硅:≯20微克/升 含钠量:≯10微克/升
1
1 3×18 18×18屏 1 1
Φ 273×36
Φ 273×36 Φ 89×10
12Cr1MovG
12Cr1MovG T91 TP347H 12Cr1MovG 12Cr1Mov
Φ 33.7×5 .6
Φ 273×36 Φ 207×72
顺列 混流
4
减温器 项目 安装位置 型式 数量 单位 一级减温器
2.3 汽包相关设计数据: 蒸汽流量设计值: 36.2kg/s(130t/h) 汽包温度: 316℃ 汽包压力: 10.65MPa 汽包入口的给水温度: 275℃ 汽包水位低至-50mm报警,低至-135mmMFT动作。 汽包水位高至+50mm报警,高至+290mmMFT动作。
3 过热器 一、二级过热器管系通过钢板挂在水冷壁上,后三水冷壁穿墙管处密封板在 膜式壁内侧。三、四级过热器为屏式悬挂结构,各包括18组辐射屏,分别 在炉膛和第二烟道内。它们的重量全部传到炉顶水冷壁上
二级过热器出口联 箱 三级过热器入口联 箱 三级过热器集箱 三级过热器 三级过热器出口联 箱 四级过热器入口联 箱 四级过热器集箱 四级过热器 四级过热器出口联 箱 主汽管
1 1 4×18 18×21屏
Φ 273×25 Φ 273×25 Φ 89×10 Φ 33.7×5.6
12Cr1MovG 12Cr1MovG T91 TP347H 顺列 混流
名称 炉膛
烟气温度℃
进口 967 出口 967 876
介质温度℃
进口 362 出口 516
壁温极限 ℃
三级过热器
四级过热器 过热器2-2 过热器2-1 过热器1-2 过热器1-1A 过热器1-1B 省煤器
876
688 688 611 563
688
611 563 454 387
486
437 337.5 331.4 315.8
%
% % KJ/Kg % ℃ ℃ ℃
0.18
9.92 2.57 16460 71.1 1050 1050 ﹥1500
0.03
40 0.55 10319
0.17
15 4.0 14214
2 设备规范
2.1 汽包: 汽包内部装置有孔板分离装置、钢丝网分离器和连续排污管。由孔板分离装置出来 的蒸汽经过钢丝网分离器分离后,由蒸汽引出管进入过热器系统。在集中下降管进口 处布置了十字挡板,改善下降管带汽及抽汽现象。为防止低温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汽 包壁直接接触,在管子与汽包壁的连接处装有套管接头。给水进入汽包后,进入给水 分配管,分配管开孔使给水沿汽包纵向均匀分布。 汽包正常水位在汽包中心线处,最高、最低安全水位距正常水位为上下各50mm。 为提高蒸汽品质,降低炉水的含盐浓度,汽包装有连续排污管。连续排污率为1% 。 汽包中心标高: 23450mm 正常水位标高: 汽包中心线处水位0mm 长度(包括封头、人孔盖): 12120mm 内径×壁厚: 1600×100mm 饱和水温度: 315.7℃ 汽包内分离装置: 孔板分离装置、钢丝网分离器 材料: P355GH
1.2 锅炉水容积:
部件名称
汽包 水冷壁
单位
m3 m3
水压试验时
24.8 45.2
运行时
12.4 45.2
过热器
省煤器 下降管 引出管 过热器蒸汽连接 管 蒸发器 共 计
m3
m3 m3 m3 m3 m3 m3
32.2
15.3 8 6.3 5.3 6 143.1
0
15.3 8 0 0 6 86.9
1.3 满负荷热力计算汇总表:




(三、四级过热器积灰情况)
(三、四级过热器盐垢)
• 2 燃烧系统简介 • 锅炉的主要燃料是棉花秸秆,另外可掺烧碎木片、树枝等生物质燃料。这些燃 •
• •


料经加工后由皮带送入炉前料仓,然后又由几级螺旋给料机送入炉膛燃烧。 根据环境保护、洁净燃烧的要求,以及这种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选用水冷 振动炉排加炉前风力给料的燃烧方式。振动炉排由振动机构、风室、支撑件和 炉排水冷壁组成,炉排水冷壁由全膜式壁组成,其上开有很多ф4.5的小孔, 作为一次风的通风口,炉排下部是风室。一次风进入炉底风室后再由水冷壁上 的小孔进入炉膛,为燃料提供所需的氧。 燃烧室截面积、炉排面积大小、炉膛高度能保证燃料充分的燃烧。 燃料由炉前6个螺旋绞笼给料装置送入燃烧室,给料管尺寸、位置满足锅炉在 不同工况运行时的要求。炉膛进料口处设有送料风,取自空气预热器后的热风, 燃料由于强风的作用进入炉膛时被抛至炉排后部,在此处由于高温烟气和一次 风的作用逐步预热、干燥、着火、燃烧。随着振动机构的工作,燃料边燃烧边 向炉排前部运动,直至燃尽,最后灰渣落入炉前的出渣口。在排渣口下方设有 捞渣机,能使灰渣安全有效的排出炉外。在二、三烟气通道下方设有一个落灰 口,从过热器落入的灰渣坠落后进入下方的捞渣机,排出炉外。 在炉膛下部,前后墙各布置有许多二次风口,这些二次风约占总风量的一半。 二次风在此锅炉的燃烧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二次风搅拌炉内气体使之混合, 使炉内烟气产生漩涡,延长悬浮的飞灰及飞灰可燃物在炉内的行程,它的合理 使用可以使飞灰量减少,使飞灰可燃物降低。另外对悬浮可燃物供给部分空气, 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有利于降低锅炉初始排烟浓度,有利于设计锅炉的节 能和环保。 一、二次风量各占总空气量的50%,调节一、二次风量、给料量,可以使锅 炉负荷在40%--100%之间调节。
1.5 锅炉燃料特性 项目 应用基碳% % % 设计燃料 设计棉屑 46.11 5.9 35.1 0.32 设计木屑 30.3 3.48 25.74 1.0 最差棉屑 42.68 5.46 32.4 0.29
应用基硫Sy
应用基水分Wy 应用基灰分Ay 低位发热量QDY 可燃基挥发分Vr 灰的变形温度t1 灰的软化温度t2 灰的熔融温度t3
名称 前墙水冷壁
数量(根) 113
规格(mm) Φ57×5
材质 15CrMoG
备注
侧墙水冷壁
炉排水冷壁 后一水冷壁 后二水冷壁 后三水冷壁 后三中水冷壁 炉顶水冷壁 下降管 分配箱引出管 两侧下联箱 前后墙下联箱
2×147
4×34 115 113 113 38 113 2 2×7 2 2
Φ57×7
二级减温器
三级减温 器
二级过热器进 三级过热器进口 四级过热 口 器进口 喷管式 1 喷管式 1 喷管式 1
冷却水源
喷嘴数 个
主给水
1 0(棉屑) 0.5(木屑) φ 273×30
主给水
2 3.7(棉屑) 4.4(木屑) φ 273×30
2.2 水冷壁和下降管 水冷系统受热面由炉排水冷壁、侧水冷壁、前水冷壁、后一、 后二、后三水冷壁、后三中间水冷壁及炉顶水冷壁组成。炉排水 冷壁由Φ38×6mm的管子和Φ6×22mm的扁钢焊制而成,扁钢上 钻有不同间距Φ4.5mm的小孔,为一次风的通风口。侧水冷壁由 Φ57×7mm的管子和Φ6×23mm的扁钢焊制而成。前水冷壁、后 一、后二、炉顶水冷壁由Φ57×5mm的管子和Φ6×23mm扁钢焊 制而成。后三及后三中间水冷壁由Φ38×4mmΦ6×42mm扁钢焊 制而成。整个水冷壁受热面形成三个烟气通道,分别为炉膛、烟 气通道二和三。 汽水引出管由Φ168×10mm及Φ133×10mm钢管组成,2根 Φ406×28mm大直径下降管由汽包引出后布置在炉侧,再引入两 侧下集箱。在两集中下降管上分别装有加酸、加碱、取样装置。 集中下降管由底部装置支撑在基础上,在其上方与侧墙下集箱连 接,起加固作用。 水冷壁两侧下集箱,由Φ273×50mm的管子组成,通过其下方 的支座支撑在底部支撑装置上。两集箱之间有连接管,作为前后 水冷壁的下集箱和连通集箱。 炉水通过下降管进入底部分配联箱,然后通过连接管分配到水 冷壁的底部联箱。一些连接管装有节流孔板用来调节流速。同样 ,在侧墙的底部联箱内装有分流板用以调节流速。这支特殊的管 口来保证炉排水冷壁的供水。
130T生物质锅炉运行规程 讲解内容
仇伟刚 2012年6月 14
第一章 设备构造及技术规范
• 1 整体布置说明 • 本锅炉引进丹麦生物燃料燃烧技术的130t/h振动炉排式高温高压蒸 • 第一节 概述
汽锅炉。 锅炉为高温、高压参数自然循环炉,为单汽包、单炉膛、平衡通风、 室内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底部支撑结构型锅炉。 本锅炉设计燃料为棉花秸杆,可掺烧碎木片、树枝等。这种生物质燃 料含有包括氯化物在内的多种盐类,燃烧产生的烟气具有很强的腐蚀 性。另外它们燃烧产生的灰份熔点较低,容易粘结在受热面管子的外 表面,形成渣层,会降低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因此,高温受热面的管 系采用特殊的材料与结构,以及有效的除灰措施,防止腐蚀和大量渣 层产生。 本锅炉采用振动炉排的燃烧方式。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炉膛 外集中下降管结构。该锅炉采用“M”型布置,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 用全封闭的膜式壁结构,很好的保证了锅炉的严密性。过热蒸汽采用 四级加热、三级喷水减温方式,使过热蒸汽温度有很大的调节余量, 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尾部竖井布置两级省煤器,一级高压烟气冷却 器和两级低压烟气冷却器。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烟道以外,采用水冷加 热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尾部烟道的低温腐蚀。经过烟气冷却器的烟气 和飞灰,由吸风机将烟气吸入布袋除尘器净化,最后经120m的烟囱 排入大气。 锅炉室内布置,构架全部为金属结构,按7级地震烈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