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口算的基础上,慢慢经历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竖式计算方法和格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以表格形式呈现。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问题,老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
学生独立尝试。
生1:我先计算5+2=7,再算30+7=37.
生2: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
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计数器计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在小黑板上面画的计数器上共同操作
先再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十位上的3还是个位上的5呢?最后在加数2下面画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
……
师:为了以后方便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
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设计意图:从计数器上的计算过渡到竖式计算,将口算和竖式计算完整组合,让学对竖式计算不感到陌生,并能理解加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4.巩固竖式计算的格式
21+6= 4+35=
2 1 4
+ 6 + 3 5
______ _____
8 1 7 5
5.变式训练
(1) 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 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提高
1.12页做一做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2.12页做一做第二题。
可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题意,知道”︸”是合起来的意思,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巩固竖式计算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