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秋天 (1)

1秋天 (1)

课题名称:《秋天》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2017.9.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教学重点:识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学情分析:《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

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

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

教法:讲授、示范
学法:诵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

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
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

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

(读课题:秋天)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
再放录像,抽生回答。

(天、树叶、稻子、池塘……)
3.(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
三、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典型材料)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
(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 (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2)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板书)把稻子比作什么?(金子)(板书)金子什么颜色(黄)让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子放在农民的眼前,农民会怎样想?(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来朗读。

(指导读)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4.同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问:梧桐树在什么地方?(池塘边上)池塘在哪儿?(稻田旁边)(勾划)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板书)落是什么意思?(掉)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叶子落下时像什么? (小鸟、蝴蝶……)你打算怎样读这个词?(轻、长)(抽生试读,教师指导)“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把它当作什么?(伞)
小鱼的伞指什么?(落叶)
小鱼在伞下说什么?(悄悄话……)
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什么?(运动场) 蚂蚁的运动场指什么?(落叶)
瞧,蚂蚁多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过渡):秋天到了,稻子熟了,树叶黄了,燕子捉虫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又将干什么?
(4)齐读第四自然段、问:小燕子看见树叶落下来时说什么?电报指什么?(落叶)想像电报上会写什么?(天冷了,快快回去吧!……)指导朗读,看板书总结全文,用“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总结。

四、进行审美检测
小结: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朗读全文。


五、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图片)
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 (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古筝曲《秋思篇篇》,想象
这迷人的秋色吧!秋天多迷人啊!
作业:必做:背诵课文。

选做:仔细观察家里的花草树木和田野里的庄稼,看它们跟夏天时有哪些不同,把观察到的情况,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天上高蓝
看图学文
秋天
稻子黄澄澄金子
蓝天下
树叶黄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天农田丰收的景色,对于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陌生,那怎样架起他们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呢?我先让来自农村的孩子和见过农田丰收景
象的孩子,给大家描述一下,让大家在他们具体生动的描述下,共同感受秋天田野丰收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的喜悦之情,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也避免了教学中的空洞与刻板。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多种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那就事半功倍了,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本课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课堂秩序还不够好,学生出现窃窃私语的现象;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不够流畅,有时学生的反应会慢半拍,仍需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