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2006-9-30 19
由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分布可知年较差的变化
2006-9-30
20
• 2.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non-periodic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vari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变化原因: 变化原因: 天气突变 大规模冷暖空气的活动
2006-9-30

∂θ θ = (γ d − γ ) ∂Z T
∂θ ∂ Z > 0, γ > γ d 时,气层稳定 ∴ ∂ θ < 0, γ < γ 时,气层不稳定 d ∂Z ∂θ ∂ Z = 0, γ = γ d 时,气层中性 2006-9-30
8
③用层结曲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和状态曲线(即上 用层结曲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和状态曲线( 升空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的分布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升空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的分布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F2006-9-30 = 0 → a = 0 ,中性状态。 1 −G
6
2006-9-30
7
∴ 判断大气是否稳定:
> 对于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可利用 γ − γ d = 0 来判断; < > 而对饱和空气而言,用 γ − γ m = 0 来判别, <
一般实验时用此法,但不实用,实际应用中常用另一种方法。 ②用位温梯度判别
2006-9-30
2
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大气稳定度 stability)
• 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 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 它表示在大气层中的个别空气块是否安于原在的层次,是 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假如有一团 空气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那末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 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稳定的 (stable) ; 2、如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 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不稳定的 (unstable) ; 3、如空气团被推到某一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 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中性气层(neutral) 。
21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 气温垂直梯度: 气温垂直梯度: 气温随高度的分布,称为温度层结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大气温度的铅直分 布一般用气温垂直梯度(气温直减率,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来表示。 气温直减率( γ ):实际气层中高度每变化单位 高度时气温的降低值。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 γ>0 。 但 γ 的值是随时、随地改变的,不是常数! 请注意γ与γd 、 γm的区别!
2006-9-30 22
逆温
1、定义: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 。 2、逆温与研究污染有关的因素: ①逆温层的消失时间; ②逆温层底的高度; ③逆温层的厚度; ④逆温的强度(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不同季节都应掌握上述数据。 逆温的最危险状况是逆温层正好处于烟囱排放口。 3、逆温形成的过程 形成逆温的过程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辐射逆温(较常见);②平流逆温;③锋面逆温; ④湍流逆温;⑤下沉逆温。
2006-9-30 17
辐射日总量 (J/m2·d)
地面太阳辐射日总量的时空分布
(设透明系数a=0.7,用数值积分法计算) 设透明系数a=0.7,用数值积分法计算)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8
70 90 80
2006-9-30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 这是对气温年较差影响最大的 因素。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 高而增大。 原因: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 增高而增大。因为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幅度随纬度增大。 2、海陆分布 3、海拔 4、气候干 湿 5、雨季
2006-9-30
绝对不稳定 干中性 湿不稳
10
不稳定能量
• 不稳定能量就是气层中可使单位质量空气 块离开初始位置后作加速运动的能量。 • 气层能提供给气块的不稳定能可分为下述 三种情况:
2006-9-30
11
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 大气稳定度对烟流扩散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稳定度导致从烟囱 排出的烟羽形状不同。下面是与稳定度有关的五种典型烟流:
平展型 扇型
漫烟型 波浪型 熏烟型
爬升型 锥型 屋脊型
2006-9-30 12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有两种周期:年变化和 日变化。 •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类似于正弦函数的变化, 因此可用与正弦函数类似的几个特征量来 表示其变化规律。 • 表示正弦函数的特征量有: • 平均值 • 振幅 • 位相
2006-9-30
24
祝同学们假期快乐,注意安全! 祝同学们假期快乐,注意安全!
2006-9-30
25
γm
作业
• 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 明其应用的方面。 • 求出气压为1000hPa,气温分别为30℃和 ﹣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说明虚温 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 大? γ • 为何湿绝热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 m γ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何通过 γ m , d ,γ 判 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
2006-9-30 16
•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气温的年变化 特点: 特点: 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为单波型:最高为7月, 最低为1月,海上落后一个月; 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 为4、10月,最低为7,1月。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在赤道附 近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006-9-30 13
• 类似地可引出表示温度变化的特征量: 类似地可引出表示温度变化的特征量: • 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日平均温度、年 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 • 振幅 振幅(amplitude) — 又叫变幅、较差(range),即 一个周期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 日较差 日较差(diurnal range)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 低值之差 。 • 年较差 年较差(annual range) :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 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 位相 位相(phase):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 :
2006-9-30 26
T ' = T0 − γ d dZ , T = T0 − γdZ (对于未饱和空气干空气按 γd 变化)
∴ T − T ' = (γ − γ d )dZ ………………………………………③ 将③代入②式,得
2006-9-30
γ −γ d F1 − G 来自 T dZm' g
5
讨论: <1> γ − γ d > 0 气块上升时,dZ↗, F1 − G > 0 → a > 0 ,符合不稳定条件; 气块下降时,dZ↘。 F1 − G < 0 → a < 0 ,符合不稳定条件。 ∴ γ − γ d > 0 无论上升、下降均属于不稳定状态。 <2> γ − γ d < 0 气块上升, dZ↗, F1 − G > 0 → a < 0 ,稳定状态; 气块下降,dZ↘。 F1 − G < 0 → a > 0 ,稳定状态。 在此状态下,不易扩散。 γ=0 等温;γ<0 逆温是稳定状态中更稳定的状态。 <3> γ − γ d = 0
2006-9-30 14
•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diurnal variation) : 气温的日变化(diurnal 近地层气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下垫面温度 的变化,变化特点有: 1、位相比地面落后,且随高度的升高而 推迟。1.5m高处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 推迟。1.5m高处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振幅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ρ’, P’, T’
z
用状态方程代入:
T '−T a= g T
ρ0 , P0 , T0
ρ0 , P0 , T0
由此可见空气的稳定度取决于 气块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2006-9-30
4
T' ρ ∴ ρRT = ρ ' RT ' => = ρ' T
∴ F1 − G = (ρ − ρ ' )Vg = (ρ − ρ ' )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大气稳定度 stability)
•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是大气中降温最快 的过程; • 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会导致水汽的凝结,这是 大气中云、雾、雨、雪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 因此,判断大气中是否会产生云雾,主要就是看 大气中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 • 判断空气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就要看空气在铅 直方向上位置稳定的程度,即大气稳定度。
2006-9-30 3
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
气块在受到扰动后上升z 气块在受到扰动后上升z高度后自身产生的加 速度取决于气块受到的合力。 速度取决于气块受到的合力。 气块受到的合力为浮力与重力之差: F= mg-m’g =(ρ-ρ’) V g mgρ, P, T 单位质量气块所受的力就是加速度, 单位质量气块所受的力就是加速度 , 所以合 力产生的加速度:
ρ m' T ' −T g = − 1m ' g = ρ' ρ' 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