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期课内阅读训练

三年级上期课内阅读训练

三年级上期课内阅读训练
1、读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第3自然段:
①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填空: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好像。

②上面的句子是从、、
三个方面来描写窗外的安静。

③说说你从上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读3课《金色的草地》第
3、4自然段:
①早晨草地是()色的,中午是()色的,傍晚草地又变成()色的了。

②我知道草地会变色的原因,那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和傍晚,花朵合拢了,,草地;中午,花朵张开,,草地。

③文中有一个比喻句是:
这句话把比作。

④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是指什么。

睡觉:起床:
3、读3课《爬天都峰》第2自然段:
①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
②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
③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暗示爬天都峰要有。

④“我爬得上去吗?”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我能爬上去。

B、我不能爬上去。

C、我不一定爬得上去。

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⑤请你仿照课文写句子,也让人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

a、啊,峰顶这么高,!
b、那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
4、读5课《灰雀》第3——13自然段: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里体会到
②“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我体会到列宁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小男孩当时想④从“果然”一词我体会到
⑤列宁问灰雀不问男孩,是因为
5、读7课《奇怪的大石头》第6自然段,按课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是它?
我们也学着李四光来问一问:这么重的大石头没卧进土里去,说明它一定不是,
那么?
6、默写古诗两首并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①解词。

挑:促织:
独:异:
逢:倍:
遥:书:
②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思念
的思想感情。

③《夜书所见》是代诗人所作。

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句“,”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中“登高”、“插茱萸”是
节的习俗,它在每年农历的月日。

“山东”是指以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

7、读11课《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①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真是
(用四字词语概括)。

②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③“你挤我碰”这个词语用得真好,我从中体会到了
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是把当
写,这样的句子叫句。

⑤照样子写句子。

例: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1 -

8、读15课《玩出了名堂》第4、5自然段:
①文中的“玩具”是指
②文中的“小人国”是指
③“小人国”里的“居民”是指
④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玩出了大名堂”是指
9、读17课《孔子拜师》第2自然段:
①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拜见——()迎候——()
渊博——()长进——()
②孔子要拜访的老师是,他们相见的地点在
,距离孔子的家乡有上千里路。

③我根据意思写词语。

表明路途遥远。

()形容旅途野外生活的艰苦。

()不分白天或黑夜地赶路。

()比喻旅途劳累。

()
④我从“终于”体会到
⑤文中哪个句子体现了孔子很有礼貌?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的意思。

⑦请你写两句孔子的名言:
10、读19课《赵州桥》第2、3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②这种设计指什么设计?
③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一种“创举”?
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在全文中是一个,它的作用是。

⑤第3自然段主要围绕赵州桥的特点来写的。

⑥造句:
既……又……
不但……而且……
11、读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4自然段:
①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②说明鱼多的词语有、、。

③文中写了四种鱼的样子,我能接着写:
有的;
有的。

④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12、读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3、4自然段:
①春天,树木抽出
..新的枝,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用得真好,它让我体会到
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
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我从“封”字感受到
③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
雾里。

我从“浸”字体会到
④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

“飞舞”一词真生动,它让我
⑤造句:像……一样……
14、读25课《矛与盾的集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请
写在横线上。

15、读26课《科利亚的木匣》:
我们周围的事物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呢?想一想,举一个例子写下来。

16、读29课《掌声》第3自然段:
①写近义词:骤然——()持久——()
②写反义词:犹豫——()镇定——()
③“犹豫”的意思是,英子在犹豫
④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次掌声,第一次掌声是为
而响起,这掌声好像在对英子说。

第二次而再次响起,这掌声好像在对英子说。

从两次掌声中我体会到。

- 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