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一年级语文《三字经》背诵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着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
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
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
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
教师内容l;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五.总结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
“器”,指器物。
“义”,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
“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
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少时”,小时候。
“亲”,亲近。
“师友”,良师益友。
“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
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范读、领读。
2. 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
理解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四.总结。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内容: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一. 导入: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 诵读新句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名领读3. 齐读三. 理解句子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 展示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
五.总结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三.理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