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
二者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
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
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
至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
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
同年,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持兵器养马。
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牧场。
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
据马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向满汉一体。
康熙十九年,谕绿旗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
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
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
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
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
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一人通文墨者。
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而向左,见者为笑。
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
元朝的儒臣为向皇帝进讲,须先翻译蒙古文。
世祖虽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仍不能脱离翻译。
只有最后两代皇帝——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关之前49年,龚正六(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就给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当师傅,并兼任太祖诸子的老师,受到最高的礼遇。
太祖亲信侍卫中有许多汉族读书人。
太祖精通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太祖身边尚须翻译,顺治皇帝已经无须翻译。
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
少年康熙只有在亲切地称呼外国传教老师汤若望为玛珐时,有使用满语的记录。
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禟谋逆罪状时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满语大骂塞斯黑阿其那(意为猪狗)。
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清皇室学校把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诸皇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国学大家。
整个满清是满人保持主动汉化的态势,并且比前朝的国学氛围更浓。
(选自王丹誉《元清两代制度得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是凭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的制度来治理天下,结果不到一个世纪,元朝就宣告灭亡。
B.在元朝,汉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
C.满清统治者崇尚汉化,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满汉民族在法律上人人平等,汉人和蒙古人一样可以加入旗籍。
D.马可·波罗的记载表明,元朝大可汗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是蒙古人或色目人,统治阶级看待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像奴隶一样,这使中国人无法容忍,都痛恨当时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元代的帝王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儒臣向皇帝进讲,必须先翻译成蒙古文。
元世祖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然不能脱离翻译。
B.满清的皇帝几乎都精通汉语,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为自己和儿子们请了一个绍兴的汉人做老师,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C. 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D.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当时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数都不能用汉字签字画押,于是就用象牙或者木头刻上名字作为固定押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清用武力征服汉人之后,立即从满蒙一家向满汉一体,打战也重用汉人。
康熙年间曾发布命令,汉族地区发生的叛乱只用汉兵去平剿。
B.元朝统治者大多对汉人和汉语都很排斥,不止一个大臣向皇帝建议对汉人采取屠杀政策;有的蒙古贵族在中原做官却不会写汉语的七字,看见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统治者统治中原以后对汉人与汉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与接纳,比如有有识之士主张对汉人宽容,也有精通儒学的人在朝廷为官。
D.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语的态度与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整个满清国学氛围甚至比明朝的更浓。
【答案】1.B 2.A 3. D【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述的差别。
B项,也禁止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曲解文意,原文并未禁止南人练习武艺。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述的差别。
A项,混淆范围,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错,原文为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注】贳[sh]:宽纵,赦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炎初,乘舆南渡南渡:南迁。
此处指宋高宗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郡。
B.兼夔路安抚使夔路:夔路路。
路,宋朝地方行政单位。
C.复为礼部侍郎。
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科举考试、官员俸禄。
D. 立朝无朋比朋比:勾结在一起。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 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 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执羔铁腕治乱。
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
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
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
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8.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答案】4.C 5.D 6.A 7.BC8.(1)周执羔说:现在一个小民谋求仕进,也能获得皇帝召见,用言翻互相吹捧,几乎成了风气,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得逞呢!皇帝说:您说得对。
(得分点:一介高殆是)(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荼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
当时福建、广东、江西年成歉收,盗贼兴起,周执羔上朝辞行时把这件事作为进言,朝廷下诏派太府丞马希言出使各路赈济灾民。
(得分点:夺缙绅陛辞) 【解析】4.试题分析:原文标点: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
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
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