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的目标
以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重要条件,
以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我
国传统农业的优良技术精华,持续利用农业
资源,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逐步 建立起一个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现代科学技 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技 术体系。
四、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及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 《农业技术推广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 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 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 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 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 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 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 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 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 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
革开放20多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
重,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
任务。因此,农业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
我国在21世纪实现全面小康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
二、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内涵
农业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 阶段为保证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科技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规定的 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几方面: 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2.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二、“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取 得重大发展
10项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156页(略)
三、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与 任务
(一)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①:推进新的
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
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
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主要任务是:
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天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国 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农业科技工作的战略转变与自身建设
农业科技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
课堂讨论题
1.农业科技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如何? 2.试述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 影响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应如何 克服? 4.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应 有什么变化? 5.如何看待软科学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作用?
谢谢观看
五、建立现代科技农业的政策体系
5.制定农业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不
断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6.制定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政策,提高科学技
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效率和速度。
六、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措施
1.尽快建立实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支撑
体系。
2.进一步优化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经济环境
(二)政策依据及目标
到2010年,力争在动植物品种选育、资源高效利 用技术、农业工程装备及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领域 取得明显突破,初步形成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迈入世界中等农业发达国家行列,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到2030年, 力争在关键农业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农业 科技总体水平在世界中等农业发达国家中居领先地 位,为中国人口高峰期的食物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 保障,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80%。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②:
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市机制 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 造性,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 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适 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 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 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 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提高科技 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 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强化农村 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 境 3.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实现区域经济、 科技协调发展。 4.加快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 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5.改革科技体制,建立新型的星火计划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
五、建立现代科技农业的政策体系
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如下:
1.科学技术的区域性强
2.农业科学技术的周期长
3.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强
4.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分散性
5.农业技术的保密性差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1.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 发展
2.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3.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 4.开发农村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原则:
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③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④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⑤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 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 合 ⑥讲究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
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1.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 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加速农业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 要 3.农业推广是改善农民地位、提高农民素 质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推广的基本思路 目标
(一)我国现代农业推广的基本思路 1.深刻拓展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 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优化农业推广运行机制,增强农业推广工 作活力。
1.制定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确定科学技
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2.制定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和开
发出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可靠和经济上
合理的农业科学技术提供政策支持。
五、建立现代科技农业的政策体系
3.制定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政策,为缩短应 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周期、降低农业科学技术 的推广成本和促进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 供支持。 4.制定农业科学技术引进政策,引进国外先进农业 技术项目和设施、装备等来填补我国的空白及改变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研制落后的局面,重点应放在能 明显节约土地等限制性资源的耗费和有利于农业资 源环境的保护等技术项目上。
(一)资金保障 1.国家投入保障 2.集体资金保障 3.自筹资金保障 (二)人力保障 (三)物质保障
五、农业推广发展趋势的探索
1.在农业推广思想观念上,树立新的推广 思想观念 2.在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上,实行国家、集 体、私人多种组织形式并存,业同发展的 新格局 3.全程服务的农业推广运行方式 4.“三产合一”的股份合作农业推广运行 方式 5.农科教结合的农业推广运行方式 6.农民团体协会的农业推广运行方式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 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 态环境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 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 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 国农业科技跃居界先进行列,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 向农业强国转变。
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
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
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 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 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三)农业科技工作的战略转变与自身建设
农业科技的自身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中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具体任务
1、科技推广工作要取得重大突破 2、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3、乡镇企业科技大幅度提高 4、造就一支高效、精干、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队 伍 5、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成为科技进步的主 体
四、“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主攻方 向和特点 政策导向的具体方向:
第九章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学习目标: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在涵义 国家对扶持农业科技及科技推广的政策与 法规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及政策的主攻 方向和重点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变化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目标
一、21世纪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
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
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努力提高农业科学
技术水平;③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 化;④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 技基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四、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的主要内 容
(一)“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重点 (二)建立农业科技新体系 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改革农业科技机构和服务体系 3.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 (三)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1.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2.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3.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3.重视培养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以科学技术发展 作为前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就 体现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高能量、高物质投 入代替经验型的简单体力劳动,以此促进农 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