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农业科学技术

4 农业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农业研究的未来收益小而不 确定,以至于无法吸引投资者。
2、农业机械创新收益的保护与内部化比高 产品种等生物创新更容易,使私人部门 进行的任何农业研究可能偏重于机械技 术。
政府关注、受公共基金资助的非赢利 机构承担。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 1、高产、优质、高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2、节水、节肥、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效利
• 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农业科技成果的 生产(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
1、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生产资料,表 现为有形的新品种、投入物、新设备等。
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 包括栽培饲养技术、贮藏保鲜加工技术 等。
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软科学)。
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1、区域适应性 2、综合性、相关性 3、研究开发周期长、风险大 4、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内在动力: 产量、质量、利润、农产品竞争力
外部动力: 农业产业结构变革的要求、农业现代
化建设的引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 农产品贸易的推进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体系、农业工程 体系和农业经济体系:
1、由育种学提供的有关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技术 知识;
2、有关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技术知识;
3、有关农产品收获、采伐、捕涝和贮藏加工的 技术知识;
4、为改进生产手段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效实 施各种农业技术的农业工程学知识;
5、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分析的知识体系 和方法论。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以节约活劳动消耗为主, 提高劳动效率的技术;
2、资源节约型:以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 源为主,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
3、中性技术上述两种技术的结合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 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 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理论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 美国:首先广泛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再
逐步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1880年12公 顷,1980年107公顷。 日本:与美国相反 西欧:劳动力稀缺,土地资源不充裕
三、农业科学研究体系 1、规模性与分散性的关系 2、具体的体系
五、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用技术。 3、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 1287kg/亩
南农创造
4、农业生物灾害防治。 5、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
第三节 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对先进、成熟、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有较高
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活动。 二、农业技术扩散
创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被其他企业和经营主体通 过合法手段所采用的过程,是将技术的潜在收益扩 展到整个行业部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优的途径。 A、了解新技术,B、被说服、喜欢新技术,C、决定 采用(或拒绝)新技术。
第四节 农业教育(讨论)
一、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 二、农业教育体系 三、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33公斤左右,仅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每头存栏肉 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甚至还低 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246头成年母牛创平均 年单产牛奶9505公斤的我国最高记录
第四章 农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推广 农业教育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一、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 科学: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 层含义。 • 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表现为生 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或工(农)艺方法。 • 二者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