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小结: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2、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 3、在只含RNA的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HIV、SARS、流感、禽流感)中,RNA才作为遗传物质
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 ,含32P的应是( A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2、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 后,3H应(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DNA和蛋白质到底哪一个是
噬菌体 遗传物质?对此你能否提出
一个假设?
如果DNA是遗传物质,噬菌 大肠杆菌
体侵染细菌是怎样进行的?
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复制子代噬菌体,这一 微观过程如何才能观察到?
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技术: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 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 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 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 搅拌离心培养液:
上清液(培养液)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5.观察放射性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单击画面继续
[相关链接]SARS病毒的结构:
?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蛋白质 RNA
3、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 (TMV)
离心
保 温
搅拌和离心作用?
保 温
离心
检 测 上 清 液 的 放 射 性 情 况 ? 视频链接
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5S
寄主细菌内
(大肠杆菌)
子代噬菌体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有32P标记
实验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2P标记DNA
32
P 标记DNA
DNA是遗传物质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图4-4 烟草花叶病毒
2、实验过程:
蛋白质
RNA
TMV
3、分析与结论: 结论: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RNA
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人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 同学甲: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 同学乙: 1.标记大肠杆菌: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因为有急事,匆匆做完实验, 做到第三步骤时有事离开实验 室,良久才回来继续实验操作, 发现底层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2.标记噬菌体: 发现上清液中检测到较强的放 你能分析原因么? 射性。 • 你能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么?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是( ) A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 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 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解析】 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子 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 脱氧核苷酸合成的。 【答案】 A
S型
蛋白质 多糖 DNA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S
结论2: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含32P的细菌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
实验思路:
1.两种标记噬菌体: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培养液) 4. 搅拌离心培养液: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5.观察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法
标记元素
35S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P (标记
如在标记噬菌体
动画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返回
标记噬菌体过程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内容回顾
① 无毒R型活细菌 活小鼠 死小鼠 活小鼠 死小鼠
体内转化实验
② 有毒S型活细菌 ③ 有毒S型死细菌 ④ 活R + 加热杀死的S
二 肺 炎 双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1928年,格里菲思)
结论1: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 菌。
体外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