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研究报告
系的整体,前、中、后三室着重表现死者生前的经历。 前室的《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出行图》和中室的《官府 图》是全部壁画的高潮。 中室绘有死者的思想及精神生活,如圣贤、忠臣、孝 子、勇士、烈女、贤妻等历史故事和人物祥瑞等。其 中孔子及弟子像共计28人,虽曾见于记载,但似这样 同时画出这么多的弟子肖像尚属初次发现。 后室壁画表现了死者晚年的家居生活及其巨大的庄园 景色。三个耳室画了为死者耕种、放牧和侍做杂役的 众多奴仆。
《舞乐百戏图》堪称汉代壁画
的精品之一。图中描绘的是墓 主及宾客,边饮酒边观看乐舞 杂耍的情形。表演场地的中央 是一面建鼓,两侧各有一人执 桴擂击,左边是乐队伴奏。弄 丸表演者轻松地同时飞掷五个 弹丸;飞剑者正跳跃着将剑抛 向空中;舞轮者站在踏鼓上将 车轮抛起在空中;倒提者在四 重叠案上倒立。童技是最惊险 的节目,一人仰卧地上,手擎 樟木,樟头安横木,中间骑一 人,横木两侧各一人,作反弓 倒挂状。画面上部,一男子与 一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 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 红带,动作优美、矫健。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
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壁 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 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 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 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 迹。)。壁画在中国自战国始就已具规模,大多 绘制于石窟、宫室、庙宇、衙署、宅第及墓室之 内。
堪同以往发现的几座重要画像石墓齐肩媲 美。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 以丰富的艺术语言,生动的说明了古代优 秀的文化艺术是由生活在长城内外我国各 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们不仅在中原地区 传播与发展,而且早已深深地扎根生长于 长城内外我们辽阔的领土上。
墓室的壁、顶及甬道两侧都绘满了壁画, 画幅巨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题榜 众多,为迄今已发现的汉墓壁画中所仅 见。全部墓室壁画,除因剥落及被盗掘 破坏者外,共存有46组,57个画面,面 积百余平方米。壁画中可辨认的题榜近 二百五十条,以单字计约七百个,这在 至今发现的汉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全墓共三个正室及三个耳室。全部壁画是一个相互联
和林格尔壁画于1973年在中国历史博物
馆展出 1974年在日本北九州美术馆展出 1978年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展出 1992年在台湾玄门艺术中心展出 1978年由中国文物出版社结集出版 壁画于1978年毁于地震,无一幸存,现 存摹本已属珍贵之文物,既具艺术价值 又具历史文物的价值。
和林格尔汉墓位于现今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 市(原绥远省归绥市)东南四十公里的新店子村。 南面河水漫流,四外冈峦起伏,景色优美。 由呼和浩特至大同的公路在墓葬的北面穿过, 往东南二十公里是明代长城要隘杀虎口,往 北九十五公里可抵呼和浩特市。这里自古以 来都是南北交通大道。这个墓因在和林格兰 县境内,故称“和林格尔汉墓”。 这是一座 东汉晚期的墓室(公元160~170年),距今已有 1行图》最为突出的是墓前 室壁画中环绕一周的出行 图,六任官职的出行场面 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连续, 从而把数百人骑和数十车 驾的内容贯串统一在一个 宏伟的画面之中。图中的 百余马匹,动态逼真、各 具风姿,乘马轻捷,驾马 因挽具的负担而步伐沉稳, 并驭而驾的马则步伐整齐, 狩猎场中的马则腾跃疾驰。 画面内容安排得主次分明, 疏密有致,虽然人马密集, 但不显得杂乱,而给人一 种宏伟、壮观的鲜明印象。
壁画既描绘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 活动和剥削生活,也描绘了许多劳动 人民的生产活动。它以多样的题材、 广泛的内容、娴熟的技巧和生动的形 象,反映了东汉晚期大漠南北、长城 内外我国北方汉族和各少数部族聚居 地区的社会面貌和民族关系,是我们 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艺术的丰富资料。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容之广,数量之多,
一九一七年发掘的和林格尔汉墓,是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最为 重要的东汉时期的壁画墓。墓室壁画题 材多样,内容丰富,绘画技术娴熟高潮, 展示出了东汉晚期内蒙古地区的人文风 貌。壁画所承载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 是研究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 术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东汉时期庄园经 济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原的情景,用山谷中的桥梁表示居庸关,加 之用线的简练、准确,富有想像力,成就了 这幅场面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绘画。
(封皮)
整个画面,大体上安排为上、中、下三层。上层
为星云、神话、灵异之类,中层为死者生前行迹、 日常生活和历史故事,下层及耳室为死者历任官 职所属曹掾、厨炊和各种劳动场面。 这全部复杂的内容被安排得主次有序、配臵巧妙、 设色明丽,实为壮观。其中,前室环绕一周的出 行图在构图上最见功力。六任官职的出行场面各 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首尾交错衔接,以复杂多 变的队形将数百人骑和数十车驾及各种道具贯穿, 巧捷通变、疏密有致,构成一个气势宏伟的画面
《舞乐百戏图》构图处理为罗列式,
反映出中国早期绘画的观念。以建 鼓为中心安排人物的构图位臵,将 观者放臵于上角,在余下大面积中 尽情描绘场中乐舞杂耍之人,只描 写其意而不事雕琢。画面设色鲜艳, 以红为主,间以黑、棕色,透露出 天真质朴的气质,表现出作者稚拙 的艺术思维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过居庸关图》描绘了墓主经居庸关前往草
壁画画风古拙、简约、洗练而粗犷,既写
实又写意,其中马的描绘尤为出色。马的 造型身躯硕壮,用线强劲有力,特别是颈 项及蹄足令人感到一种劲健的弹力,踢踏 有声。 壁画中的人物造型生动,《乐舞百戏》一 幅表演者的各种动作矫健灵巧、栩栩如生, 描摹令人屏息的瞬间,造成紧张热烈的气 氛,显示了造型熟练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