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第三章 牵引计算解析

3 第三章 牵引计算解析


牵 引 计 算
3.5 运行速度及运行时间
3.6 能耗计算
电力机车的耗电量计算 内燃机燃油消耗量计算
3.1 概述
列车牵引——主要研究作用于列车上的各种力及这 些力与列车运动的关系。
作用于列车上的外力(牵引力、阻力、制动力)
列车运动和力的关系 与列车运动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算方法
运行速度与时间 牵引质量的计算 制动距离的计算 列车能耗的计算
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
3.2.1、牵引力
2.1
牵引力的产生和黏着力
牵引力--由机车(动车)动力装置产生的扭矩,通过传动装 置在各动轮轮周上形成的切向力,依靠轮轨间黏着力,引起钢 轨作用于各动轮轮周上的反作用力,这是作用于机车(动车) 动轮周上的外力,即机车(动车)上轮周上的牵引力。
动轮不发生空转条件下,所能实 现的最大轮周牵引力通常称为黏着 牵引力 F 。
机车 动车 牵引特性曲线
机车牵引特性曲线 表示机车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电力机车的轮周牵引力 受下列条件的限制:
1 2
受牵引电动机工作 性能限制; 受轮轨间黏着作用 限制。
内燃机车的轮周牵引力受下列 条件的限制:
1 2 3
受柴油机功率限制;
受传动装置工作性能限制; 受轮轨间黏着作用限制。
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效率、成本及安全,与轨道交通的许 多部门均有联系。 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 选线设计 行车设备及信号布置 机车的设计及选型 均与 牵引 计算 有关
列车牵引质量的确定 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 制动距离 能耗 列车监控 安全规章制度和事故分析
3.2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列车由机车及车列(机车后面拖挂的车辆)构成。 动车--有动力的车辆为动车; 列车 拖车--没有动力的车辆为拖车。 列 车 种 类 及 优 缺 点 列车类型(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
优点:热效率高、功率大、速度高、起动快、基本 无污染,乘务员工作条件好,机车利用率高。 缺点:需供电设备(高压输电线、牵引变电所 及接触网),工程投资大,机车独立性稍差。 优点:热效率较高,相比电力机车,不需供电设备, 机车独立性好。 缺点:消耗贵重的液体燃料,且机车构造复杂,造 价较高,在高温、高海拔地区牵引功率低, 污染环境。
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半的景象
德国科技公司发明机器鸟 可自主飞翔降落
德国科技公司发明机器鸟 可自主飞翔降落
第三章 牵引计算
3.1 概述 牵引力(牵引种类和机车类型,牵引力) 阻力(基本阻力,附加阻力) 3.2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制动力(摩擦制动,动力制动、 磁轨制动、线性涡流制动) 3.3 列车运动方程式(列车运动状态分析、列车运动方程式) 牵引质量计算 3.4 牵引质量与功率的计算 牵引净载、牵引辆数及列车长度计算 高速列车的功率计算 单位合力 运行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行车速度与行车时分的近似计算方法 利用均衡速度法计算运行时分 制动距离
2 机车动车 、车辆 拖车 起动单位基本阻力, N
阻力的产生主要有:
1 2 3
机车、车辆起动时,由于轴颈与轴承间的润滑油在停留 时被挤出,油膜减薄,导致轴颈与轴承间摩擦力增大。 车轮压在钢轨上产生的下凹变形比运行时大,增加了阻力。 起动时,要求列车具有较大的加速力,以克服列车的静态 惯性力,加快列车从低速提高到正常运行速度的进程。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对不同的机车类型的起动单位阻力 有规定。
附 加 阻 力
坡道阻力 曲线阻力 隧道空气附加阻力
F2 1000q g sin h i 1000 1000 tan 0 / 00 l i tan 1000
当坡度很小时,有 sin tan 坡道阻力为
列车阻力 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阻止列车运行且不 受司机控制的外力。分为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 基本阻力 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道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 它在列车运行时总是存在的。
1 轴颈阻力 由轴颈与轴承间的摩擦而产生。 2 滚动阻力 由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间的滚动摩擦产生。 3 轨道阻力 钢轨受到车轮压力后,在轮轨接触点前后造成 向上的反向弯曲,从而使车轮实际上是“上坡 滚动”,增加了列车运动的阻力。 4 轮缘阻力 轮对不规则的侧向运动使轮缘贴靠钢轨侧面产 生的力,以及轨道几何形位变异或轮载不均匀 分配引起的冲击振动所损失的动能转化成的力。 5 空气阻力 包括正面压力、列车表面与空气摩擦以及列车 两侧和尾部的涡流产生的力。
单位阻力 即机车、车辆或列车的单位质量所受的阻力。
1 机车动车 、车辆 拖车 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N
列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0 的一般用下列形式表达
0 A B v C v2
A、B、C为由试验测定的常数;v为列车运行速度。
不同类型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货车 重车或空车 和客车的 单位基本阻力的计算公式,可从《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查得:
3.2.2 阻力
基 本 阻 力
各种阻力在不同的列车速度阶段占有不同的比例。
1 2
起动及低速时,几乎没有空气阻力,以轴颈和轴承的摩擦 阻力为主。 速度提高后,轮轨间的滚动摩擦阻力、轨道阻力和空气 阻力逐步提高。
3
高速运行时,则以空气阻力为主。
影响基本阻力的因素极为复杂,包括轴承类型、轴重、车轮与 钢轨材质、线路质量、车轮踏面的形状以及列车的外部形状和列 车运行速度等,难以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通常都采用由试验得 出的试验公式计算。
F 1(t);
g 重力加速度(m/s2); j 机车 动车 计算黏着系数。
黏着系数 主要取决于动轮踏面和钢轨材质以及它们的 磨损情况、钢轨表面洁污程度、动轮轴重和运行速度等各种 因素有关。
轮轨接触的典型情况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