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_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_


0. 303
1. 996
0. 010
0. 010
100 3 3 5. 406 0. 156
0. 385
3. 017
0. 091
0. 092
100 4 2 4. 515 0. 251
0. 413
2. 695
0. 175
0. 121
含水上升率凸形下降转凹形下降
含水 上升率
2. 005
可采储量 采出程度
0. 698
将含水上升率定义为采出1% 可采储量的含水
收稿日期: 2011-09-29。 作者简介: 张金庆,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联系电话: 13501179825,E-mail: zhangjq1@ cnooc. com. cn。 基金项目: 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中国海上油田开发规律及技术政策研究”( 2007KJB-01) 。
下降,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是先凹形
上升后凸形上升,即 S 形; 水油流度比越大、水相指
数越小、油相指数越大,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的关系越偏向凸形; 水油流度比越小、水相指数越
图 1 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
图 2 含水上升率和含水率的关系
大、油相指数越小,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 系越偏向凹形。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 0 和 1 时,含 水率为 0 和 1,含水上升率均为 0。由式( 9) 还可知,
+ no Rf]
( 9)
通常情况下,水相指数和油相指数的值为 2 ~ 4[7]。根据不同的 M,nw 和 no 值,可以通过式( 7 ) 和 式( 9) 得到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及含
水上升率和含水率的关系( 图 1,图 2) 。影响含水
率和含水上升率变化规律的因素是水油流度比、水
相指数和油相指数; 含水上升率随含水率先上升后
fw
= 1
+
1 μwBw
Kro
( 4)
μo Bo Krw
式中: fw为含水率; μw为地层水粘度,mPa·s; Bw
为地层水体积系数; μo 为地层原油粘度,mPa·s; Bo
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把式( 1) 、式( 2) 代入式( 4) ,并令
M = μo Bo Krw( Sor ) μw Bw Kro( Swi )
因素还未认识清楚。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揭示了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
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含水上升率通常随可采储量采
出程度先凹形上升后转凸形上升,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先凸形下降后转凹形下降,转折点的含水上升率及对应
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由水油流度比、水相指数和油相指数 3 个参数确定; 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
升,在下降过程先凸型下降后凹型下降。
4 Arps 递减模型的递减特征分析
Arps 递减模型的递减率和累积产油量可以分
图 3 Arps 递减模型递减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
如果含水上升率处于上升阶段,即递减率也处 于上升阶段,那么用 Arps 递减模型拟合该阶段产量 变化 规 律 所 得 的 递 减 指 数 应 为 负 值。这 解 释 了 Arps 递减模型递减指数小于零的原因。如果用该 阶段得到的参数预测可采储量,其结果明显偏保守。 如果含水上升率处于凸形下降阶段,那么用 Arps 递 减模型拟合该阶段产量变化规律所得的递减指数一 般为 0 ~ 0. 5,如果用该阶段得到的参数预测可采储 量,其结果也偏保守。只有在含水上升率处于凹形 下降阶段,利用 Arps 递减模型预测的可采储量才是 比较符合实际的。水驱油田后期,其递减指数一般 大于 0. 5 且小于 1; 如果预测值小于 0. 5,应用时需 要慎重。丙型水驱曲线相当于 Arps 递减模型递减 指数为 0. 5 的情况[10]。因此可推断,由丙型水驱曲 线预测的可采储量也偏保守。根据水驱曲线的含水
0. 515 0. 097 0. 216 0. 324
0. 750 0. 588 0. 678 0. 706
·8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年 11 月
根据表 1 及式( 9) 的分析结果,可得如下结论: ①水 油流度比越大,含水上升率从凹形上升转凸形上升, 从上升到下降,从凸形下降转凹形下降时的可采储 量采出程度和含水率就越低,反之越高; ②水相指数 与油相指数之和越大,含水上升率的峰值也越大,反 之越小; ③在水油流度比为 1 的条件下,若水相指数 和油相指数相等,则含水上升率的峰值与水相指数 或油相指数相同,含水上升率达到峰值时的含水率 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都是 0. 50; 若水相指数和油相 指数不等,则含水上升率的峰值近似于水相指数与 油相指数之和的平均值,含水上升率达到峰值时的 含水率接近 0. 50; ④在水相指数与油相指数相等的 条件下,以水油流度比 1 为界,水油流度比无论是增 加还是减少,含水上升率的峰值都增加。水相指数 与油相指数不等时,同样存在某个水油流度比,若水 相指数小于油相指数,那么该水油流度比小于 1,反 之,大于 1,以此为界,水油流度比无论是增加还是 减少,含水上升率的峰值都增加。
第 18 卷 第 6 期 2011 年 11 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Vol. 18,No. 6 Nov. 2011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μ
张金庆,孙福街,安桂荣
(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摘要: 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是水驱油田的主要规律,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及含水上升规律的主要影响
10 2 4 3. 902 0. 172
0. 386
1. 897
0. 070
0. 062
10 3 3 3. 522 0. 298
0. 433
2. 104
0. 196
0. 127
10 4 2 3. 251 0. 410
0. 448
2. 007
0. 302
0. 146
100 2 4 8. 124 0. 059
形上升转凸形上升、从上升到下降及从凸形下降转 凹形下降时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再代入式( 7) 和 式( 9) 可得到对应的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 表1)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表 1 不同流体和相对渗透率参数下的含水上升率特征
水油 流度

水相 油相 指数 指数
含水 上升率 高峰值
别表示为
Dt
=

1
Di + nDit)
( 15)
Np
=
NR( 1

(1
+
1 nDi t)
) 1
n
-1
( 16)
式中: Di 为初始递减率,a-1 ; n 为递减指数; t 为
时间,a。
由式( 15) 和式( 16) 可以得到递减率和可采储
量采出程度的关系为
n
Dt = Di ( 1 - Rf) 1-n
率和递减率的变化规律一致。认清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水驱油田的开发指标。
关键词: 含水上升率 递减率 相对渗透率曲线 分流量方程 水油流度比 水相指数 油相指数
中图分类号: TE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603( 2011) 06-0082-04
中外大量水驱油田的生产数据统计表明: 含水 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可以划分为 3 种类 型,即凸型、S 型和凹型[1-3]。这些类型可以通过相 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得以验证。生 产数据统计及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 含水上升率和 递减率随含水率先升后降,但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 的峰值有 高 有 低,峰 值 发 生 时 的 含 水 率 也 有 低 有 高[4-6]。影响其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含水上升率和 递减率有何内在联系? Arps 递减曲线的递减指数 为什么会出现负数? 各种水驱曲线预测的指标为何 不同?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对渗透率曲线和 分流量方程进行解释。
0. 614
2. 743
0. 738
0. 301
1 2 4 2. 929 0. 377
0. 486
1. 861
0. 252
0. 169
1 3 3 3. 000 0. 500
0. 500
1. 944
0. 381
0. 188
1 4 2 2. 929 0. 6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514
1. 910
0. 499
0. 199
( 5)
式中: M 为水油流度比。
则含水率的表达式为
fw
=
MSwd nw
MSwd nw +(1 -
Swd )
no
( 6)
根据 Swd 的定义,Swd 其实就是可采储量采出程
度。因此式( 6) 可改写为
fw
=
MRf nw
MRf nw +(1 -
Rf)
no
( 7)
式中: Rf为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2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
把式( 12) 和式( 13) 代入式( 8) ,并假设产液量
为定值,可得
Dt
=
Ql NR
f
w
'
( 14)
式中: Dt 为年递减率,a-1 。
即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
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其关系是正比关系。因此在
通常情况下,递减率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也是先上
升后下降,递减率在上升阶段先凹型上升后凸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