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水上升规律

含水上升规律


0.5
1.0
Rr
1.0 直井
fw 0.5
00
水平井与油水界面平行,则底水的
驱替效果较好;
水平井与油水界面存在一定的角度,
斜井 水平井
则驱替效果变差; 用直井开采底水油藏的效果一般都
较差。
0.5
1.0 水平井不见水则已,一见水即被水淹。
Rr
四、流体性质
驱替流体和被驱替流体的性质对含水率上升曲线的形态会产生一定
(2)查出Np2对应的lnWp2,由该三点确定C值,这三点满足:
由上式可以解出C值:
ln(WP1 C) BNP1 A ln(WP2 C) BNP2 A ln(WP3 C) BNP3 A
C W2P2 WP1WP3 WP1WP3 2WP2
例题:表1是某油田的开发数据,试确定其校正水驱规律的公式,并确 定其可采储量。
的影响。
1.0
fw
R低
1
fw
1
w
k ro
o krw
0.5 R高
μR↑,水的流动能力↓ ,油的流动能 力↑,见水越晚,含水上升速度越慢。
怎样提高采收率?
00
sw
1.0
➢ 加入增粘剂,提高注入水的粘度,提高水驱替原油的能力,是常用的EOR
方法之一。
➢ 通过热力学方法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是常用的热力采油
1.0 凸
fw 0.5
油田见水早 无水采油期短 早期含水上升快 晚期含水上升慢
中-高含水采油
00
0.5
1.0
开发效益较差
Rr
R rabln1fw
1.0

fw 0.5
00
0.5
Rr
•凹型曲线
凹 1.0
油田见水晚 无水采油期长 早期含水上升慢 晚期含水上升快
lnRr ablnfw
中低含水产油 开发效益相对较好。
Rwo
qw qo
Np
lnRwoalnb
b
Wp
Rwo b
预测可采储量
根据定义,油田综合含水 率表示为:
qw
fw
qw qo qw
fw
qo 1 qw
Rwo 1 Rwo
qo
Rwo
fw 1 fw
Np
lnRwoalnb
b
甲型水驱曲线的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的关系为:
ln fw alnb
Np
1 fw b
预测可采储量
预测油田含水率的关系式为:
1
fw
1e(alnbb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n fw alnb
Np
1 fw b
当含水率fw=98%时,得到预 测可采储量NR的关系式:
3.892alnb
NR
b
甲型水驱曲线校正?
我国大量水驱开发油田的经验表明,甲型水驱曲线规律具有普遍性。 但在局部注水开发时,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溶解气驱特征。此时,累积 产水量 Wp 与累积产油量 Np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并不是直线关系,有代表 性的直线段出现的时间一般要在含水率达50%~60%以后。
1.0
fw 0.5
0 0
80% 53.33%
93.33%
0.5 1.0 46.87% 68.75% 87.5% Rr
1.0 fw 0.5
0 0
1.0 fw 0.5
0 0
1.0 fw
0.5
0.5 Rr 1个等厚小层
0.5
Rr
4个等厚小层
0
1.0
0
0.5
Rr 1.0
2个等厚小层
结论:地层的非均质性越强,地层的 见水时间越早,地层含水率曲线的台 阶越小。 实际油田的地层非均质性都很强,且 1.0 都不是活塞式驱替。含水率曲线的变 化是光滑的曲线。
lnRwo
可以得到水油比方程
Ro
lnWp abNp
lnRwo=c+dRo
•预测
lnRwocdR o
Rwo
Ro
ln Rwo
Ro
•采收率(ER) 当Rwo=49时, 关井
fw
Qw Qw Qo
Qw / Qo R wo 1Qw / Qo 1 R wo
98%
lnRwocdR o
Ro
lnRwoc d
饱和度都变小,且水的流动能力趋
于油的流动能力。
五、渗流物理性质
由不同油水界面张力的相渗曲线绘制成产水率曲线:
σ变化→相渗曲线变化→产水率曲线变化。 1.0 σ↑,产水率曲线的凸性越强; σ↓,产 fw 水率曲线的凹性越强。
0.5
高σ
低σ
1.0 fw 高σ
0.5
低σ
00
0.5
00
sw
1.0
在含水上升模式曲线上, σ↓ ,见水时间 就越晚,含水上升速度就越慢。 常用的EOR方法: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提高水驱替原油的能力。
解:先计算校正系数C,在水驱规律曲线上取首尾两点1和3,其纵横坐
标分别为(Np1=2080.8万吨,Wp1=129.68万吨)和(Np3=3114万吨,
Wp3=1144.8万吨),则Np2可由下式计算:
1
N p22N p1N p3
2597.4万 吨
再由水驱规律曲线上查得
Wp2=452.1万吨。由此将三个点的 产水量代入公式:
曲线
t
fw
含水率 变化曲线
t


fw 采


tbt
t
t>tbt,油井开始见水
fw>2%并不断 上升时
•见水时间早 •见水时间中等 •见水时间晚
<1 mon 1 mon ~ 1 a >1 a
导致油井见水早的因素: • 油水同层 • 离边底水比较近 • 通过断层与底水连通 • 固井质量差水层窜槽 • 通过压裂缝与水层连通 • 通过压裂缝与注水井连通
<10%/a 10-30%/a >30%/a
>60%
fw
tbt
th
tw
•爆性水淹
•快速水淹 •正常水淹
•水淹时间tw
t
<1 mon 1 mon ~ 1 a >1 a
含水上升模式曲线
•含水上升曲线:fw—t,生产曲线(矿场) •含水上升模式曲线:fw—R曲线
凸型 凹型 S型
含水上升模式曲线
•凸型曲线
第十章 含水上升规律
油气产量
上升 稳产 能量衰竭 递减 油井产水-水驱
边底水侵入
产水
影响生产
人工注水
认识含水上升规律;延缓含水上升
第一节 含水上升一般规律
含水上升一般曲线
•产油量qo
•产液量qL=qw+qo
•产水量qw •含水率fw
fw
qw qw qo
地面井口参数,地层没有含水率概念
qw
生产
qo
ER
3.892
d
c
lnRwocdR o
ER
3.892
d
c
NR NwER
c: 水驱油藏的采收率常数
49
ER
三、含水率曲线
R wo
Qw Qo
fw
Rwo 1 Rwo
Rwo
fw 1 fw
lnRwocdR o
ln fw 1- fw
cdRo
1
Rwo=49 fw=0.98
fw
0 0
Ro
ER
3.892c d
dW p dN p
Qw
dWp dt
Qo
dN p dt
lnWp abNp
1 dWp b Wp dNp
Rwo bWp lnRw olnblnWplnbabNp clb na
lnRwocbNp
lnRwocbNp
c bNw
Np Nw
bNw 17.25
clb na
lnRwocdR o
由甲型水驱曲线方程
1.0
•S型曲线

fw 0.5
00
S凹
Rr
abln fw 1 fw
0.5
1.0
Rr
天然因素:岩石和流体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井网部署、完井方式
和驱替剂的选择等
凸 凹 油藏工程研究目的
实际含水上升曲线
含水上升一般曲线
实例:水平井开采低渗透油藏时,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
五点
七点
五点
七点
第二节 一维直线均质地层 第三节 平面径向均质地层
c3.892dR E 0.5
ln fw 1fw
d(Ro ER)3.892 d 17.25
只要给出ER的数值,就可以根据上式绘制出油田含水率与采出程度之间
的关系图版。
1
ER= 0.2 0.3 0.45
40
fw
30
0 0
Ro
0.5
四、含水上升率
b 17.25 Nw
Nw: 水驱控制储量
Nw
17.25 b
b: 水驱储量常数
•水驱控制储量
Nw
N •水驱控制程度
lnWp
•判断措施效果
lnWp
开发调整成功
Np
开发调整失败
Np
预测可采储量
对t求导并整理
1nWPabNP
1 dWp b dNp
Wp dt
dt
qw dWp dt
qo dNp dt
累积产水量 /百万吨
1.296 1.692 2.556 3.492 4.644 6.044 7.74 9.54 11.448
累积产油量 /百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