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学第一章


支出
生产投入
图 1-1 纯粹私人部门经济循环图
商品运动过程 货币运动过程
10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混合经济的运行
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资源
家 庭
支出 税 收 、 收 费 等 收 入 支 持 和 补 贴 政 府 服 务 资源 收入
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产品市场
支出
政 府
支出 税 收 、 收 费 等 补 贴 政 府 服 务 支出
13
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
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 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如考察劳动所得课税对工人劳动行为的影响
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
国家分配论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国家为主体, 依靠国家权利,基本上采用无偿方式,以满足国家的需要为目的。
6
经济学探讨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
人类的欲望可分为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私人欲望 指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品的欲望 私人欲望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 公共欲望 指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欲望。 公共欲望一般经由政府机制达成
3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国防保护、社会治安 供电、供水、供气 公共交通、公共传播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补贴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人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使用费:电费、水费…… 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 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社会资源 (有限)
8
3.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什么是混合经济? 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由市场 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 私人部门经济的特点 两个主体:家庭和企业 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
私人部门经济的运行
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家 庭 支出 收入 资源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收入 企 业 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20
第二节 财政职能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一)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二)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 (三)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市场失效 (四)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自身的 收支,控制资源流向,提供公共产品,最终实现全社 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
21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 度建设、消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 务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 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2、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 的目标。如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项目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 政府就可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和集中性资金支持,防止规模不经济 的产生。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 投资方向,以及补贴等方式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 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3、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政府一般以税收等形式筹措资金,以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为原 则,提供公共商品。
12
5.财政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 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 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目的是确认事实,弄 清因果关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 “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13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 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或停征利息税对 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央行定向降息对投资 和消费有何影响?等等。
15
第一章
财政学导论
——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 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中“公” 与“私”、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格局以及二 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 来研究经济。
16
第一节
财政学的特点及其基本课题
一、财政学的特点 财政学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和决策的一门科学,是经济 学的一个分支。 如:
22
三、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状况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部门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 (三)财政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概念
2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 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手段中,实现再 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1、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 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2、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 《强化农业财政职能》 3、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 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5、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 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 途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18
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政府的活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2、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3、政府如何才能干好它该干的事 --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要素市场
收入

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生产投入
11
4.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 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包括: 财政现象: 财政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财政收支活动: 财政收支活动中形成的某些规则以及根据这些规则所 做出的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以及隐藏在财政政策背后的逻辑关系。
26
二、公共部门的组成
公共部门内部分为两个子部门:
1、政府部门(Government Sector) 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 主要收入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 位的总和 。 2、公共企业部门(Public Enterprise Sector) 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以 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单位总和。
货币经济学: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形态的 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区域经济学: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区域经济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 产业部门经济学: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 经济。
17
财政学在经济分析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 “公”和“私”两大部分,并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在一个社会中,“公”通常指的是政府,“私”通常指的是个人和 家庭。政府办的事情越多,“公办”的成份就越大,留给个人和家 庭“私办”的成份就越小。一个社会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由政府 包揽,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让个人、家庭自己去办。那么在一个 社会中,哪些事应公办,哪些事应私办,两者作用范围的比例关系 是否恰当,这将影响到国民经济中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方式, 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这些都是财政学研究的范围。
27
财政学对国民经济所作的特殊划分
国民经济
消费
政府部门
个人家庭部门
生产
公共企业部门
4
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 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 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5
2.财政学的概念
经济学之分支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在经济人行为假定、经济决策的产生、经济 目标的确定、经济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经济过程的评价上完全与经济学相一致。 财政学通过对政府制度运行的具体研究,力图使政府制度的发展更能符合全 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19
第二节 财政职能
一、 对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一)财政职能的字面含义 职能是指事物的职责和功能,职责强调其应该干什么, 即行为方向;功能强调其能够干什么,即行为能力。 财政的职能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它回答财政到底能 干什么和到底应干什么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职责 和功能二者的关系中,功能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PUBLIC FINANCE
财 政 学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
1
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财政学》陈 共 主编 《财政学》蒋 洪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第二版
参考书: 《财政学》曲顺兰主编
山东经济出版社 2006年版
2
引言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2.财政学的概念 3.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4.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4.财政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主要有三种方式: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econometric analysis)是当前在经济学中最为 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14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 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目的是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 题是“该怎样”。其意义在于对政府的行为做出评价。财政 学中的规范理论主要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 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 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