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新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和瓦斯灾害防治

2020新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和瓦斯灾害防治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0新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和瓦斯灾害防治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2020新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和瓦斯灾害防治摘要:安全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在集约高效,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显著成效。

包括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粉尘、火灾、爆炸的防治技术,并对近期煤矿安全技术的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实施;瓦斯;水力压裂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复杂,自然发火、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多,致使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复杂化,而且,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煤矿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技术问题。

因而煤炭行业是关系我国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

然而,煤炭行业又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的行业之一,预防和控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已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上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所有煤矿灾害事故中,尤以瓦斯事故为重,其中主要以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由瓦斯超限而造成的瓦斯爆炸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虽然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没有从根本上遏制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2008年全国共煤矿发生瓦斯事故182起,死亡778人,其中较大瓦斯事故63起,死亡290人;重特大瓦斯事故18起,死亡352人〔1〕。

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常规或单一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已不能满足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需要,强化瓦斯抽采才是防止瓦斯灾害事故最有效的根本途径。

针对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瓦斯抽采率低的特点,提出利用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和地面采动井抽采与常规的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的综合瓦斯治理新思路,以供商榷。

1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评析1.1瓦斯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煤储层构造复杂,且煤层多强烈变形〔2〕,多数煤田煤体构造破碎严重,Ⅲ、Ⅳ类煤所占比例较重,煤质松软、坚固性系数偏小,煤层透气性低,渗透率一般在(0.001~0.1)×10-3μm范围内,瓦斯抽采效果不佳,造成瓦斯治理困难。

而且随着采掘活动向纵深延伸,煤层瓦斯赋存以“三高一低”(高应力、高瓦斯压力、高瓦斯含量及低渗透性)为主要特征,常规的瓦斯抽采技术难以发挥作用,抽采率低下,抽采效果不明显,瓦斯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采用强制增透的瓦斯治理和井上下联合抽采的综合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新版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6条明确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目前,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主要有开采保护层、水力压裂和钻孔抽采3种技术措施。

根据规定,对具有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煤层应优先开采保护层使煤层整体卸压、消突;但对于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单一、低透气性煤层,在实施防突措施时,水力压裂与井下常规瓦斯抽采技术相结合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因井下瓦斯抽采须与煤炭开采工序相协调,很难保证在抽采瓦斯、降低工作面瓦斯超限压力的同时还达到煤炭高效开采的要求,常造成抽、掘、采接替紧张,而且各种井下抽采方法或多或少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煤矿井下顺煤层长钻孔抽采效率高、成本较低,但顺层钻孔施工经常遇到卡钻、喷孔等工程技术难题,尤其是在突出松软煤层,钻孔成孔率很低;穿层钻孔抽采方法抽采效率高,但必须辅助开挖顶板或底板岩巷进行抽采设备布置和钻孔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高;保护层卸压抽采面临着卸压效果和工程施工风险的难题等〔3〕。

若仅通过增强井下瓦斯抽采技术和规模来解决突出和瓦斯超限的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煤炭产量,瓦斯治理成本也将大大增加,抽采效果也受到限制。

而地面采动井抽采则是一种抽采瓦斯、解决煤矿井下瓦斯超限难题的新方法,其施工在地面进行,不影响煤炭回采,在采区回采前便可以完成,同时可以连续进行采前预抽、采动抽采和采空区抽采,从而可实现对煤层瓦斯的全过程抽采和控制。

1.2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分析认为水力致裂的机理主要为:通过高压驱动水流压入煤中原有的和压裂后出现的裂缝内,扩宽并伸展这些裂缝,进而在煤中产生更多的次生裂缝与裂隙,以便更好地沟通天然裂隙,增加煤层的透气性。

煤矿水力压裂技术分地面和井下2种,因地面水力压裂因不够灵活方便、成本高、压裂效果不明显而没有推广开来。

目前井下水力压裂应用效果较好,主要以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定向压裂增透消突成套技术”为主流,该技术可在井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开拓工程,针对不同煤层瓦斯地质条件编制不同的压裂方案,实施不同的压裂工艺,真正做到“一面一策”、“一孔一策”。

该技术不同于煤层注水,在压裂液中添加有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不仅可更好地湿润煤体,而且可改变煤体的力学特性,更多地采排瓦斯;现场工业试验表明:该技术的实施起到了区域瓦斯治理的目的,可明显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燃的危险性,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为低透气性、无保护层开采的煤层区域瓦斯治理和利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对于条件好的矿井,在实施水力压裂技术时,为更多地抽采煤层瓦斯,达到煤层气开采利用的目的,可利用泡沫压裂液实施压裂技术。

泡沫压裂液具有静液柱压力低、滤失量小、携砂性能好、助排能力强、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4〕,在相同条件下,可更好地提升压裂效果,但其成本较高。

对于煤层压裂而言,一般选择CO2泡沫压裂液为主,这是因为CO2对煤的吸附能力比CH4强,在实施压裂时可更多地置换出吸附态的煤层瓦斯。

2煤矿安全技术的科学研究2.1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完善了采掘工作面钻孔方式的突出预测指标和临界值确定方法,研制成功以钻屑瓦斯解吸特性和钻屑量来综合判断煤层突出危险的ATY、WTC预测仪。

经在50个局矿的推广应用,已安全掘进突出煤层15万多米巷道,不突出预报准确率达100%,突出预报准确率达60~70%,其防灾工程量减少50%。

防突技术在改进、完善、提高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超前排放钻孔、深孔松动爆破和水力冲孔等技术措施外,重点研究了机采、机掘工作面的防突技术,建立了一套突出区域预测、长钻孔控制预裂爆破、水力疏松相结合的综采工作面防突工艺;在机掘工作面重点研究了与掘进机形成机械、液压、操作为一体的全液压防突钻孔、割槽装置及工艺技术;“九五”期间研制了QFZ-22型轻便防灾钻机,集强力钻孔与防卡钻功能于一体,是实施超前排放钻孔的高效、轻便钻机。

对地质构造破坏带和严重突出矿井。

提高了整套综合治理突出技术,在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基础上,发展为合理采掘部署、突出预测预报、防突措施、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的五步配套综合防突体系。

2.3粉尘防治技术综采工作面的防尘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煤层注水,实施长钻孔深封孔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对采煤机采煤产生的粉尘实施含尘风流控制。

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较好地降低了粉尘浓度。

机掘工作面的除尘技术:改进和完善了系列湿式除尘器的技术特性,提高了除尘效率。

近10年来,为有效地控制呼吸性粉尘,重点开发了布袋除尘器,其处理风量达到230~250m3/min,工作阻力2083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99.5%和95.5%,不足的是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

对转载点开发了气流循环除尘装置.用密闭罩将转载点尘源与外界内流场隔离,在罩内引射气流循环除尘。

为提高水喷雾降尘的效果。

研究了声波雾化、磁化水、预荷电喷雾降尘新技术。

2.4矿井火灾防治技术在火灾预测方面:通过对无烟煤、烟煤、褐煤有代表性的煤样进行自燃的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煤样在低温氧化、加速氧化自热期、激烈氧化三个阶段能区分开的灵敏气体指标。

同时研制了火灾束管检测系统及与之配套的矿用火灾多参数色谱仪、火灾气体及温度传感器。

为克服长距离束管存在预报滞后、管内积水、难维护的弱点,研制了束管与电测相结合的经济型火灾预测系统,即由束管将被测气体送至井下分站,由各火灾气体传感器将所测到的电信号参数直接输送至地面监控室,在地面进行集中的实时监控和预报。

为适应综采工作而设备多且昂贵的条件,以氮气为主的隋气防灭火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国内主要采用中空纤维膜分离和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分离制氮工艺技术。

矿用制氮机组有地面移动式变压吸附KYZD-800型,井下移动式变压吸附JXZD-400型及井下移动式膜分离机组MD-350型等。

对回采工作面的注氮防灭火,应及时科学地测定采区的氧化、自热、窒息三带的分布,通过注氮使自热带的氧气浓度降至10~12%以下,加速自热带向窒息带转化在实施隋气防灭火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防灭火区域的漏风,以提高隋气防灭火的效果。

3对煤矿安全科技工作的几点建议如前所述,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煤矿安全科技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其整体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

煤矿的安全状况与10年前相比,也大有好转,但与国外的差距仍较大,以煤炭生产的百万吨死亡率来比较:近10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为1.05~1.2,全国平均(含国有、乡镇煤矿)为4.3;而同期,美国为0.09,波兰为0.44,德国为0.34,印度为0.74。

我国煤矿每年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约有70~80起,其中85%发生在高瓦斯或有突出危险的矿井;90%为瓦斯(含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全国煤矿现累计尘肺病人20万。

每年因事故及尘肺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约为30亿元,总体来讲行业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和煤矿安全技术的难点,建议在以下几方面重点组织科技攻关:(l)瓦斯超前治理与区域瓦斯资源开发技术。

瓦斯给煤矿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但又是洁净的能源和化工原料,集利害于一体,全国煤层气储量达30~35万亿m3,但我国多为低透气性煤层,因此,对超前规模化、高效率的瓦斯抽放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为高瓦斯矿井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并为瓦斯规模化、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拟将晋城新区作为科技攻关试验点,建议国家对灾害治理、变害为宝的科技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应给予资金投入的倾斜和优惠的扶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