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08年高中地理教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一个学生向教师提问:“老师,您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您又告诉我们‘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面对这个学生的提问,作为一个教师你应该如何应对?(10分)
首先应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分)。
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外力作用的方向的确是削高填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也的确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这其实并不矛盾(3分)。
因为正是外力作用把黄土高原上的物质搬运到了华北平原和渤海,这本身就是一个削高填低的过程;至于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形态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黄土高原上不同的地表形态下抵抗侵蚀的能力是不同的,地表结构的差异在外力作用下就表现为千沟万壑的形态,但这种形态是不稳定的,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最终将全部被搬运到低地去(4分)。
.
2.对例题和经典试题的评析、讲解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和知识底蕴。
下面为一组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请对这组试题作出简要的评析(提示:可从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对试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15分)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
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
回答10~11题。
10.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A.1时前后B.7时前后C.11时前后D.13时前后
11.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
A.3月份B.6月份C.9月份D.12月份
该题命题意图:通过卫星的材料切入月相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6分)。
解题思路:①提取有效信息——卫星的定点位置(103°E赤道上空)和观测小组位置在天津(约117°E、39°N)以及月相变化的相关知识(2分)。
②思维过程——因为卫星本身不发光,需要反射太阳光线才能被地球上的人看到,所以可把卫星看作一个人造月球,但不同的是它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它绕地球运转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
月相的变化取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同理,卫星上能看到的被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太阳、月球、观察者三者的相对位置。
只有当太阳从观察者背后的方向照射过来时,卫星最亮。
由此可推断第10题应选A(因为天津的位置比103°E约偏东14度,大约早1个小时)。
第11题就应选B(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观测者的位置同在北半球)(4分)试题评价:命题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是情境的创设和立意的境界。
本题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观测卫星的情境自然的切入月相的知识,并把地球的公转、自转、时区和区时、天津的地理位置等知识浓缩在两道选择题中,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思维容量,是一道区分度很高的试题。
(3分)
(本题是一道虚假情境的试题:首先,该题假定卫星的形状是个球形,但实际上卫星可
见部分主要是可变化方向的太阳能电池板,它的位置变化与月相变化规律完全无关;第二,卫星在观测者看来只是个小光点,除非有强大的望远镜否则不可能看到类似月相的变化,并且因为太阳位置差异导致的亮度变化很容易淹没在云量、天气、大气透明度、能见度、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中。
)
3.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期望值。
它是备课过程的原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的界定显然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材中的一个片断,请分析这一小节教材所应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5分)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
单位。
例如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4.2光年。
我们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中除了大量的恒星以外,还有很多由尘埃和气体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星云。
银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
级别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
到20世纪末,人类观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
个。
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包含着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
系。
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仍然是十
分有限的。
从此种意义上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究的渴望与激情。
(5分)
(2)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从而逐步树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5分)
(3)通过感悟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跨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酌情计分)
4.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在于把内容标准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如“结合实例,分析……”;“举例说明……”;“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等。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动、鲜活、身边的事例和材料,来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
而这些事例和材料要靠教师在平时点滴的挖掘、积累、整理、提升。
株洲就是一个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