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1

经济法1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
一、经济法的概念
1、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促进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秩序而制定的调整需
要由国家干预和调节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市场运行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劳动社会保障关系
二、经济法体系
1、市场主体法
市场
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法
注意比较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2、市场运行调控法
建立和维护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为目的,规范和监管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的系列法律制度
主要有: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宏观经济调控法
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供求关系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即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整具有全局意义的一些经济变量,引导市场运行的方向问题和结构
主要有:金融法、税法、价格法、审计法、会计法等
4、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通过法律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
三、经济法的特点
综合性
经济性
经济法律规范的变动性
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
平衡协调原则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1、法律关系:社会关系经法律调整后形成的、人们之间具有的权利义务相联系的
一种特定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整的,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在调控和管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义务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统一
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统一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统一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国家机关
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权利:经济职权、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营管理权、债权、知识产权、请求权
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应法律应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的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经济行为
智力成果
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仲裁
1、仲裁:经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经济纠纷提交选定的仲裁机
构,请求依法做出裁决的活动
2、仲裁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
依据事实和法律仲裁的原则
仲裁独立原则
3、仲裁的特征
自愿性:当事人自愿协商
专业性:仲裁员的专业性
灵活性:过程可简化
保密性: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
快捷性:一裁终局制,迅速解决纠纷
经济性:时间、费用节省,对抗性小
独立性:仲裁机构的独立性
3、仲裁程序
申请与受理:当事人向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5日内应当受理
仲裁的准备:组成仲裁庭,仲裁员的回避
开庭和裁决
裁决的撤销:裁决撤销的理由P14
二、诉讼
1、诉讼:当事人就经济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
并做出裁判,解决经济争议的活动
2、起诉
起诉的条件:原告、被告、诉讼请求、受案范围和管辖
提交的材料:起诉书、证据等
3、管辖
级别管辖:通常由基层法院管辖
地域管辖:一般原告就被告原则,特殊地域管辖来自法律规定
专属管辖
4、审判程序
一审程序: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二审程序: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送达10日内提起;终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法院针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提起;为再审程序,并不必然提起,当事人可申诉(判决生效两年内提出)
5、判决、裁定的法律效力
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后,裁定送达之日起10后生效
二审:一经宣告或送达即发生效力
再审:不因申请再审而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再审开始后应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