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

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

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

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

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

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

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

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

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

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

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

实验六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

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

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盐桥有什么作用? 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

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

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

3.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

为此,应注意些什么?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

4. 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

5. 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

实验七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1. 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 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准呢?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 + 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

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催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 的大小。

2. 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 到盐酸溶液中?为什么?答:不能。

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催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 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

3. 测定最终旋光度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 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

4. 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 有影响?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

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

5. 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 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影响。

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 (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

实验八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1. 为什么实验用NaOH 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 度改变。

2.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 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 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 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

(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

3. 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 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Na 、-OH和-COO CH 3。

+Na 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OH 的迁移率比-COO CH 3的迁移率大得多。

随着时间的增加,-OH 不断减少,-COO CH 3不断增加, 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

4. 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

实验十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1.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提示: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

2. 为何要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提示: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 气泡逸出速率恒定。

3. 本实验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吗?为什么?提示:需要恒温,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4. 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提示: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

5. 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示: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

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 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

实验十一胶体制备和电泳1. 电泳中辅助液起何作用,选择辅助液的依据是什么?提示:辅液主要起胶体泳动的介质、电介质作用和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等作用。

选择的辅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电导率与胶体相同等2. 若电泳仪事先没有洗干净,内壁上残留有微量的电解质,对电泳测量的结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可能改变ζ电势大小,甚至引起胶体的聚沉。

3. 电泳仪中不能有气泡,为什么?提示:气泡会阻断电介质。

4. 电泳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泳苏联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实验十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 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流出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

2. 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

不能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连通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

只有形成了气承悬液柱,使流出液体上下方均处在大气环境下,测定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3. 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胶管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会使溶液浓度降低,导致测定的流出时间减小,从而使相对粘度测定值减小,影响实验结果。

4. 试列举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粘度计的垂直度等。

5.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摩尔质量范围是多少?答:粘度法是利用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计算分子量,适用于各种分子量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