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网络图
第 四 章 网络计划技术
1
4.1 概 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发展起来的 一种计划管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3.1.1 基本概念
网络图 ——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有序网状图形。
网络计划——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 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 —— 运用网络图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计 划管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3
6
1
2
7
8
4
5
实例
第四步:从节点依次向外引出箭杆;
注意:
1:箭杆水平投影长度代表该工作持续时间; 2:虚箭杆水平投影长度为0; 3:若引出箭杆长度无法直接与后面节点相 连;其余部分用水平波线替代。
0
A 1
3
B 3
23
6
14
3
D
6
8
G 4
18
20
I
7
8
2
C
4
F
3
4
5
H
2
6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6
A、节点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a)
B、箭线: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3-36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b)
图3-37
C、线路(自小到大依次编号)
67
图3-38
68
4.3.2 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由于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是网
络计划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关于双 代号网络图的工序逻辑关系及绘图规则也 基本适用于单代号网络图。
在计算时间参数基础上进行 绘制
三、间接法绘制早时标网络计划的步骤
1.计算网络图的时间参数; 节点参数 2.绘制时间坐标; 以T计为依据 3.确定节点的位置; 4.从节点依次向外绘出箭线。 5.标明关键线路。
三、间接法绘制早时标网络计划
例题: B 3
D 3
8
G
6
4
A
1
2
3
I
7
8
2
C
F
4
3
4
H 5
2
37
3.总时差:在不影响按工作最迟时间开始(或不影 响工期)的前提下,工作所具备的机动时间。 TF=LF-EF=LS-ES
4.自由时差:在不影响按工作最早时间开始的前提 下,工作所具备的机动时间。
s FFij=min E jk -EFij
38
(一)时间参数的计算
图3-32
39
(二)比较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图3-31
36
(一)时间参数的计算
1. 最早时间的计算:
先设所有起点工作的时间 ES=0
对任何工作
EF=ES+D
ESjk= max EFij
计算工期:
TC=max 所有终点工作的EF
2. 最迟时间的计算:
先设所有终点工作的时间LF=TC(或要求工期等)
对任何工作
LS=LF-D
LFij= min LSjk
挖土1
1
4
垫层1
2
2
砖基础1
13
6
挖土2 4
垫层2
4
2
砖基础2
5
6
6
第三章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
问题: 怎样才能将网络图中也体现出横道
图的优点?
分析: 可以将网络图和横道图中的时间坐
标相结合。
一、时标网络计划概念及分类
概 念: 带有时间坐标的网络计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6
1
2
7
8
4
5
实例
注意:
水平波线含义:代表工作自由时差;
实例
第五步:标明关键线路;
注意:
关键线路是指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 用彩色线、粗实线或双箭杆标明。
实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6
1
2
7
8
4
5
内容小结
4
C
----- FG 8
D
A
----- 5
E
AB F
2
F
CE ----- 6
G
C
---- 2
表3-3
图3-19
22
[例4]某游览小区按主干道路划分为三个施工段(Ⅰ,Ⅱ,Ⅲ)。 施工内容包括:平整场地、铺设管道、建筑施工和装饰绿化等四 项活动,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绘制步骤: (1)分析各项施工活动的工艺关系
图3-12
16
E、一个起始节点,一个终止节点
F、一箭两圈
图3-13
图3-14
17
G、竖向母线
图3-15
H、尽量避免箭线交叉(过桥法和指向法)
12
16
(a)过桥法
图3-16
12
16
(b)指向法
18
4.2.3 绘图方法与要求 工程信息、技术知识、工程经验、绘图技巧
A、遵守绘图的基本规则 B、遵守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0
[例2] 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
紧前 紧后 时
作
工作 工作 间
A
----- CD 5
B
----- EF
4
C
A
G
6
D
A
EF
3
E
BD G
2
F
B D ----
5
G
C E ----
4
表3-2
图3-18
21
[例3] 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工 紧前 紧后 时 作 工作 工作 间
A
----- DE 3
B
----- E
4.1.2 发展历史
1、横道图,也称甘特图(Henry Gantt)。按
比例绘制,直观简洁,适合于简单的项目。
图3-1
3
2、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运用于化工厂的建造和设备维修。
4
3、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舰载洲际导弹项目—— 计划 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5
6、1991年、1992年国家颁发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 程》和《网络计划技术标准》;
7、2000年又对《规程》和《标准》作了修订。
6
4.1.3 主要特点
A、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B、通过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C、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D、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调整与控制
钢筋→底版支摸板→底版混凝土→养护。根据 平面尺寸分三个施工段,其中第二、三施工段 的前三个工序合并施工。绘制网络图。
28
图3-25 29
一、 网络图的排列
⒉ 按施工过程排列:将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 施工段上的工作排成一排。
例:某二层砖混结构,工序为砌墙→绑扎钢 筋→支摸板→浇混凝土→养护→安板。每 层分两个施工段施工。绘制网络图。
第四节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按最早时间绘制的时标网络:
1. 将起点节点定位在时间坐标为O的纵轴上。 2.按工作持续时间在时间坐标上绘制起点节点的外向箭线。 3.其他工作的开始节点必须在该工作的全部紧前工作都绘出后,
定位在这些紧前工作最晚完成的时标丛轴上。某些工作的箭 线长度不足以达到该节点时,用波形线补足。 4.用上述方法自左向右依次确定其他节点的位置,直至终点节点 定位为止。
图3-20 (a)工艺关系图
23
(2)考虑各施工段之间的组织关系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1
1
1
1
1
2
3
5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2
2
2
2
4
6
8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3
3
3
3
7
9
10
11
图3-21 (b)逻辑分析图
24
((3) 逻辑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修正
图3-22 (c) 施工生产网络图
7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2.1 网络图的构成(三要素) A、工作 独立存在的活动、工序、过程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源、时间和空间
图4-5
——紧前工作、紧后工作 和平行工作
图3-3
8
(1)实工作 :
既消耗时间,又消耗资源 只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
图3-4
9
(2)虚工作:
既不消耗时间, 也不消耗资源。
25
例5:某基础工程有挖土、垫层、基础、回填 四个施工过程,分两个施工段施工,绘制双 代号网络图。
图3-23 按施工段排列的网络图
26
图3-24 按工序排列的错误网络图之一;
正确的网络图:
27
4.2.4 网络图的排列与连接
一、 网络图的排列 ⒈按施工的工段排列:将同一施工段上的各顶工作
排列成一排。 例:某基础工程的工序为打桩→挖土→垫层→底板
挖土1 1
垫层1 23
基础1
挖土2
垫层2
基础2
4
5
6
一、时标网络计划概念及分类
分类:根据表达工序时间含义的不同
1.早时标网络计划--按节点最早时间绘 制的网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