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概述01.1项目背景1.2评价依据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41.4其它51.5评价范围51.6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62基本情况72.1建设项目概况72.2河道基本情况9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14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43河道演变17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17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19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244防洪评价计算264.1水文分析计算264.2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364.3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384.4冲刷计算395防洪综合评价445.1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445.2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445.3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445.4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465.5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46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465.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475.8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475.9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476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486.1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486.2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486.3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497结论与建议507.1结论507.2建议50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交通运输更承担着新时期赋予的重要责任。
本项目XXX,主要分为两期,一期项目起点位于XXX与XXX平面交叉处,全长约5.485公里,二期项目为自一期项目终点XXX东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河后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后至XX村与县道XXX平面交叉处结束,全长约1.8公里。
本项目合计全长7.285公里,XXX属于二期项目中跨越XX桥梁,项目具体路线走向见附图1。
XXX在XX村南部跨越XX河,XX桥处于XX水库与XX闸之间,桥梁距上游XX水库56.2km,距下游XX闸17.8km,XX桥是XX至XX 道路上跨XX河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XX至XX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XXX旅游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XX桥桥梁总长307.24m,桥梁全宽为12m。
由于XX桥跨越XX河,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及水利部水建字[2001]61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精神,评价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与防洪安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为评价工程建设与防洪、河道管理等是否相抵触,保证工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必须编制有关的防洪评价报告,经有关专家评审和河道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力求将桥梁建设对防洪的影响降到最低。
1.1.2编制工作概况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于2017年6月,受XXXXXX的委托,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公司组织相关技术力量组成项目组对本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就其地理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水利规划以及工程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组在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收集了本工程所在河道的主要影响河段的地形图,了解了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规模、布局规划等内容,并搜集整理有关基础资料、图纸,查清了现有建筑物位置、类型和数量,并对河道断面、过流能力进行了复核,为进行防洪评价做好了准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桥梁结构形式、平面布置等资料,分析计算桥梁建成后各频率洪水的水位壅高、壅水长度、河底与河岸冲刷等,论证其对河势、堤防、防汛、现有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消除或减小影响的补救措施。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4)原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水政[1992]7号);(5)水利部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通知(2004年7月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6)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豫水管字[1998]10号)。
1.2.2规程、规范(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5)《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GB51038-2015);(9)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等。
1.2.3参考资料(1)XXX(2)XXX(3)XX桥设计资料、地质勘察资料、测量资料等;(4)《XXX水利志》(5)(5)其它相关资料。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1.3.1技术路线根据水利部办公厅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评价河流的防洪现状和总体要求,在系统收集有关水文泥沙资料、河道地形条件、河道变化,桥位处河道现状及规划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桥位处河道的水沙变化与河势演变,计算桥位处设计洪水流量及设计洪水位,综合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终提出防洪评价结果、防治措施及相应的建议。
1.3.2工作内容根据《导则》规定的内容进行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河道演变的特点、水文分析计算、壅水计算及冲刷计算。
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的综合影响。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现场查勘,收集工程基本资料与河流流域的基本特征和暴雨等资料;(2)分析桥梁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工程情况及河道演变的特点及趋势;(3)分析计算桥梁所在河段在设计洪水频率下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4)根据河道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计算桥梁壅水及冲刷深度,进行桥梁下弦高程复核等防洪评价计算;(5)根据河道现有水利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桥梁的设计方案,评价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以及施工期对河道防洪、行洪等方面影响,同时就洪水对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价;(6)在防洪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减小或消除桥梁建设对防洪、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方面不利影响的防治补救措施和建议。
1.4其它本设计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桥梁起点桩号K6+142.38,X=3767493.600,Y=463062.187,桥梁中心桩号K6+296.00,X=3767394.770,Y=462944.735,桥梁终点桩号K6+449.62,X=3767295.941,Y=462827.283。
1.5评价范围根据工程布置情况,防洪标准等规定,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对XX河上下游水流情势产生的影响,确定本次评价工程河段为XX桥上下游300m范围内。
1.6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根据已批复的《XXX》中的治理标准:河道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XXX属于乡村防护区,XXX常住人口不超过20万,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的规定,防洪标准应为10~20年。
XX桥桥梁长度307.24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中桥涵的分类标准以及《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中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规定,XX桥为三级公路上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综合分析,XX桥防洪评价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
表1-1 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委托单位:XXXXXX2.1.1桥梁地理位置XXX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处于XX村南部斜向西南跨越XX河,公路桩号为K6+296,XX桥桥址具体位置见附图2。
2.1.2桥梁设计方案本项目新建桥梁长度307.24m,全桥共分为两联(2*29.908+3*30)+(3*30+2*29.908)。
桥梁设置11个桥墩(其中3至8#桥墩位于主河槽内,1、9#桥墩位于河滩上,0、10#桥墩位于岸坡上),共10跨;桥梁宽度为12m(11m净跨+2*0.5防护栏)。
上部结构采用10m*30m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梁横坡为双向2%,桥梁纵坡为-1.0%,桥梁底部高程为97.36(95.79+1.5+0.065橡胶支座)。
XX桥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桥面宽度:12.0m(11.0净宽+2×0.5m防撞护栏);(4)设计洪水频率:1/50;(5)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
XX 桥桥型布置见附图5至9所示。
2.1.3 桥梁施工方案(一)工期安排根据河道断面、洪水特性及大桥结构布置等情况,桥梁跨河部分安排在非汛期施工,汛期暂停施工,汛前做好河床清理工作,恢复河道原有防洪能力,确保施工度汛安全。
(二)施工导流(1)导流标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表3.2.1中的规定,根据其保护对象、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导流建筑物标准按V 级设计,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确定为5年一遇。
XX 桥处于XX 闸上游,相距17.8km ,非汛期洪水无法直接采用实测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期选择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根据XX 站闸上最高水位及流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11月至次年4月,XX 闸5年一遇最大流量为66.6m 3/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