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总结填空1.过冷奥氏体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2.碳钢淬火要得到马氏体组织,其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

3.珠光体型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工件淬火后需立即回火处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越低)。

5.共析成分的液态铁碳合金缓慢冷却得到的平衡组织是P(铁碳相图)6.表征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为(硬度)。

7.下列原子结合键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饱和性的是(共价键)。

8.下面哪个不属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9.面心立方结构晶胞中原子数个数是( 4 )。

10.如图1所示的位错环中,属于刃型位错的是()。

11.A为右螺旋位错,B为左螺旋位错,C为正刃位错,D为负刃位错,E为混合位错。

判断方法是根据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所形成的角度,图中位错环所标的方向为位错线的规定方向,柏氏矢量垂直于位错的是刃型位错,然后将柏氏矢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位错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的为负,叫做顺正逆负。

柏氏矢量与位错方向平行的是螺型位错,方向相同的为右螺,方向相反为左螺,这叫做顺右逆左。

除ABCD四点之外位错环上其他任意一点均是混合位错。

12.固体材料中物质传输的方式为(扩散)。

液态是对流。

13.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14.由一种成分的液相同时凝固生成两种不同成分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

15.共析包晶16.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

17.钢铁材料的热加工通常需要加热到(奥氏体)相区。

18.成分三角形中标出了O材料的成分点( )。

三元相图19.白铜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20.45钢和40Cr钢比较,45钢的(淬透性低(合金),淬硬性高(含碳量))。

21.金属塑性变形方式的是(滑移)。

孪生22.高分子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决定了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性能。

23.在置换型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引起的标记面漂移现象称为柯肯达耳效应。

24.为减少铸造缺陷,铸造合金需要熔点低、流动性好,因此一般选择共晶点附近的合金。

25.根据相律,对于三元合金,最大的平衡相数为4个。

26.调质处理是淬火+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27.材料塑性常用断后伸长率和断后收缩率两个指标表示。

28.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间隙和置换。

29.纯金属晶体中的点缺陷主要包括空位和间隙原子、杂质原子。

线缺陷—位错。

面缺陷—晶界、相界、堆垛层30.( 扩散)是固体材料中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

31.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奥氏体)。

32.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珠光体转变属于(扩散性转变)。

贝氏体是半扩散33.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为塑性。

34.结合键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的是(金属键)。

35.不属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晶体结构(体心、面心,六方)。

36.体心立方结构晶胞中原子的个数是(2)。

37.莱氏体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

38.工件淬火后需立即回火处理,随着回火温度的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

过共析成分的液态铁碳合金缓慢冷却得到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渗碳体)。

39.黄铜是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青铜—除锌镍以外40.常温下的塑料为玻璃态,而常温下的橡胶为(高弹态)。

41.铁碳合金贝氏体转变时,温度较高存在(半扩散/一种元素)的扩散。

42.根据相律,对于二元合金,最大的平衡相数为(3 )。

43.晶体中位错运动的方式有(滑移)和(攀移)。

44.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和(间隙)。

45.晶体中产生刃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46.扩散发生的驱动力是(浓度梯度/浓度差异)。

47.γ-Fe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

48.(奥氏体)是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49.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相比,其特点是()50.常温下的塑料为玻璃态,而常温下的橡胶为高弹态。

51.一般碳钢淬火后有残余奥氏体存在,可以通过(冷处理)处理,最大限度消除残余奥氏体。

52.锡基和铅基铸造轴承合金也称为(巴氏合金)。

53.材料的结晶过程是晶核(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

54.晶体中(刃)的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螺)的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55.面心立方晶体中,可能潜在的滑移系有(12个)。

56.图中1、2、3合金在常温下凝固后,枝晶偏析最大的是(2)57.残余奥氏体可以通过(过冷)处理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

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相比,其特点是(针状马氏体硬度高、脆性大。

板条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58.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位错),针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孪生)59.铁素体最高含碳量为(0.0218% )。

60.铁碳合金相图中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的转变曲线又称为:61.反应扩散的现象的热处理工艺是()。

由溶解度较低的固溶体转变成浓度更高的化合物,这种扩散叫反应扩散。

62.铁碳合金平衡凝固后,室温存在的低温莱氏体的组成相是()。

63.密排六方结构的配位数是(12 )。

64.灰铸铁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和(石墨)。

65.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均匀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时,均匀形核还须在一定的(过冷度)。

66.相律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67.位错沿滑移面的移动称为滑移,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68.钢铁材料能够进行热处理的根本原因是(同素异构转变/相变)。

69.钢加热时A的形成是由(晶核形成)、(奥氏体晶粒长大)、(残余奥氏体的溶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的70.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粗大),残余奥氏体的量(多)。

71.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板条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两种,其中(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好。

名词解释1.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 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 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

2.淬火: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非扩散型转变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等的热处理工艺。

3.热硬性:高的耐热性耐热性通常用它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即高温硬度来衡量,或叫热硬性4.回复与再结晶:当加热温度不太高时,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原子已能作短距离的运动,此时,晶格畸变程度大为减轻,从而使内应力有所降低,这个阶段称为回复。

5.再结晶:当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畸变晶粒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而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

5.成分过冷:在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6.二次硬化:指含有Cr,Mo,V,Ti,Nb等碳化物的合金钢,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不仅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到接近淬火钢的高硬度值的现象。

7.时效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如低碳钢等)经固溶处理,从高温淬火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冷加工变形后,在较高的温度或室温放置保持其形状、尺寸,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8.复合材料: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9.变形织构:多晶体中位向不同的晶粒取向变成大体一致,这个过程称为“择优取向”。

择优取向后的晶体结构称为“织构”,由变形引起的织构称为变形织构。

10.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体结晶时,晶核的形成不借助于任何的外界帮助、而仅靠液态金属内部存在的结构和能量及成分起伏来完成非均匀形核:液体形核时,依靠存在于液体金属中的各种固体颗粒或依附于母相中某些界面上的形核过程12.伪共晶:在不平衡的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转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13.热处理: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14.弥散强化:是指将多相组织混合在一起所获得的材料强化效应。

15.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16.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从宏观上看是原子作无规则排列的非晶体,但其中包含着许多类似晶体结构的、时大时小、时长时消的原子有序集团,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7.柏氏矢量:用形成位错的滑移矢量定义位错矢量,并称为柏氏矢量。

(以b表示,只有位错才有柏氏矢量,矢量的模∣b∣称为位错强度)位错密度:指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单位位错:穿过单位面积的位错数目ρA18.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19.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成零件或构件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适应加工的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及热处理性能。

20.热变形:材料在高于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塑性变形过程。

21.非平衡凝固(平衡凝固):在液体结晶并析出固体的过程中,由于降温速度过快,使得液体中所析出固体分子扩散不均匀,导致结晶中固体分子各处浓度不均匀,当温度降到固相线时,仍存在液相的非均匀结晶现象。

22.离异共晶:有共晶反应的合金中,如果成分离共晶点较远,由于初晶数量较多,共晶数量很少,共晶组织中与初晶相相同的相依附初晶长大,共晶组织中另外一个相呈现单独分布,使得共晶组织失去其特有组织特征的现象。

23.正(负)温度梯度:固态金属凝固时,由固液界面向未凝固的液体内部延伸时,越靠近液体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然后负温度梯度就是反过来,越靠近中心温度越低。

24.结晶度:用来表示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25.应变时效:应变力作用下,材料的组织性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当退火状态的低碳钢试样拉伸到超过屈服点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卸载,然后立即重新加载拉伸,则可见其拉伸曲线不再出现屈服点,此时试样不会发生屈服现象。

26.柯肯达尔效应:在置换固溶体中由于两组元的原子以不同的速率相对扩散从而引起相应的扩散偶之间的界面标记漂移的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选择1.下列不同含碳量的钢中,强度最高的是( C )。

A. WC=0.2%B. WC=0.45%C. WC=0.8%D. WC=1.2%2.α-Fe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B)。

A. 面心立方B. 体心立方C. 密排六方D. 正方结构3.恒温条件下,由一种成分的固相同时生成两种不同成分固相的转变称为(B )。

A. 匀晶转变B. 共析转变C. 包晶转变D. 共晶转变4.下列不同含碳量的钢中,塑性最好的是(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