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液化石油气库站充装作业危险性分析及相应对策

浅谈液化石油气库站充装作业危险性分析及相应对策

浅谈液化石油气库站充装作业危险性分析及相应对策
高强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液化气重庆分公司重庆400086)摘要: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充装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爆炸等危险性,严重威胁员工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所属的液化气库站主要负责液化石油气公路槽车的装卸及民用液化气钢瓶的充装作业。

因此,研究液化气充装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特点和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或抑制不安全因素,以保证充装作业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1 液化石油气危害分析
1.1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时有头痛、头昏、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可致皮肤冻伤。

长期接触低浓度液化石油气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1.2 环境危害
液化石油气泄露有可能会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

1.3 燃爆危险
液化石油气极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
炸危险。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气化后体积膨胀250~300倍左右,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质量约为空气的2倍,容易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在空气中最小引燃能量仅为0.2~0.3 mJ。

2 液化石油气充装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事故或伤害的条件主要包括液化气泄漏、超装、槽车及气瓶存在缺陷,违章作业等。

2.1 液化石油气泄漏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发生燃烧爆炸的根本原因,液化气站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垫片泄漏。

液化气库站所有垫片已全部采用金属石墨缠绕垫片,但由于长期带压使用、充装过程中阀门频繁开关造成液化气泄漏。

b管线(包括充装胶管)泄漏。

管线出现缺陷、损坏是造成液化气泄漏的重要原因,主要有:管线腐蚀穿孔泄漏、管线超压破裂泄漏、管线机械损坏泄漏、充装胶管质量差或老化发生泄漏。

c阀门泄漏。

是液化气站发生泄漏较多的形式。

d槽车及钢瓶泄漏。

2.2 超装危险性分析
充装液化石油气,应按规定充装量充装,以保证在设计温度下容器内气、液两相共存,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动态平衡。

液化气超量充装后,若温度上升,会导致气瓶满液,一旦满液,温度再上升,瓶内压力的增加速率就可能使气瓶屈服而爆炸。

a液化石油气超装的危害是:
1)超量充装时,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后,压力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其工作压力,造成容器材料屈服而发生塑性变形。

2)物理性爆炸。

由于超量充装,温度升高时,钢瓶或罐车内液化气压力急剧上升,远远超过钢瓶或罐车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瓶体或罐体破裂,液化石油气在瞬间急剧膨胀,从而发生物理性爆炸。

3)化学性爆炸。

瓶体或罐体破裂时,内部的液化石油气迅速蒸发,急剧膨胀,并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一旦遇到瓶体或罐体碎片撞击产生的火花,
或高速气流产生静电火花,或接触其他任何火源,便立即着火发生化学性爆炸。

b充装超量的原因有:
1)气瓶超量充装。

充装秤计量误差,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和充装秤本身原因造成的误差;操作不当,包括设定值设臵不当;控制系统故障,比如电磁阀关闭不及时。

气瓶标定重量不准或充装时未扣除残液造成超装。

2)槽车超量充装。

流量计误差;操作时液化气体积质量或提前量设定不准确;用户私自修改槽车核定充装量;设备故障,阀门关闭不及时等。

2.3 槽车及气瓶缺陷危险性分析
a 液化气瓶可能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无“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气瓶;气瓶超过检验周期继续使用,甚至报废气瓶仍在使用;气瓶安全附件不全或损坏;气瓶表面有伤痕、严重腐蚀或明显变形等。

b液化气槽车可能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1)危险化学品槽车运输各种证件不全,违反有关法规使用槽车运输危险物品。

2)安全附件(包括静电接地线、防火罩、液位计、安全阀、快速截止阀)缺失或损坏。

2.4 违章操作危险性分析
违章操作在上述危险性分析中已涉及过的不再重复,其它方面包括:气瓶装卸过程中抛、滚、碰、摔;开关阀门动作粗糙,甚至用铁器敲打;气瓶、槽车在阳光下曝晒;检维修过程中使用非防爆工具;个别职工或用户劳保着装不合格;违章用火;站内防爆区使用手机等非防爆通信器材等。

3 对策措施
3.1 设备管理
采用较先进的充装设施。

在充装过程中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自动开关阀门、超装报警等功能的充装设施,充装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以消除误差。

目前大多数气站使用自动电子称可防止用户私自修改皮重,防止超装。

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好,按时检测,符合规定。

液化气站防爆区内所有电气、仪表均采用防爆型。

装瓶间装设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随时监控可燃气浓度。

3.2 工艺管理
加强工艺管线安全管理,从安装、日常检查维护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安装
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以便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

加强日常巡检,按规定按时进行管线测厚、防腐保温,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站内管道、阀件、法兰、管道支架、保温、防腐完好,每次充装前都要对充装胶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老化、裂纹及时更换。

安全附件齐全好用。

压力表应按时校验,使用中的压力表要保证铅封完好有效,量程合理,刻度盘上需标出最高工作压力红线。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和过量充装。

按时巡检,及时泄压,防止超压。

对各监控点按时巡回检查,做到巡检按时、到位,发现压力超限及时按规定泄压。

3.3 安全管理
充装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并经考核持有上岗证书。

加强进入库站人员、车辆安全检查,站内所有人员,包括职工和外来用户,必须按规定着装,严禁带烟火进站,站内不准使用各类移动通信工具。

充装前严格检查确认。

液化气瓶应逐只检查确认,检查内容包括:气瓶是由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气瓶颜色标记符合规定;气瓶外表无裂纹、无腐蚀、无变形等缺陷,在规定的检验周期内;安全附件齐全并符合要求。

液化气槽车检查内容包括“三证”齐全;罐体无缺陷;静电接地完好;安全设施、附件齐全完好等。

充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严格执行“七不充装”规定,按要求设定充装量,接卸胶管、阀门开关动作要轻,严禁敲击,充装过程中随时监控充装设施、瓶体、罐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岗位职工严禁脱岗或交由用户操作。

充装后认真进行安全复检。

检查内容包括:有无超装,钢瓶、罐车有无温度异常升高,有无泄漏,瓶体、罐体有无变形,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实行气瓶托管,为进站充装的每只气瓶建立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内容包括:气瓶产权单位、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检验日期、充装钢印号码,建立气瓶档案,为保证气瓶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严格施工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管理,加强第三方施工队伍安全教育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保证检维修施工安全。

同时健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以保证液化库站安全、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光臣. 炼油厂油品储运[M ]. 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9.
[2] 王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