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体系

第7章 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4、农村信用合作社 是经营农村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截止到2002 年末,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为4万家,各 项存款1.98万亿人民币,各项贷款1.39万亿人民 币。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5、财务公司 我国的财务公司均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 为企业集团内部提供融资服务。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村镇银行: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 机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 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 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2007年3月1日在四川省南充 市仪陇县金城镇开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邮储 银行在成立后可以全面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但是,邮储 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 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6、邮政储汇局 是办理居民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我国于1986年2月在 全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并在邮政总局设立邮政储汇局。全 国邮政储蓄现拥有3.5万个储蓄营业网点,2005年8月末,储 蓄存款余额近1.25万亿元。 199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邮 政储蓄银行。1999年,国务院和央行明确批复表示同意邮政 储蓄银行成立。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来,多次向国务院提出 了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具体改革设想和意见。2006年6 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2、证券公司(投资银行)
我国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 纪类公司。 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 132家。其中,具有股票承销资格的机 构有78家,其中主承销商66家。全国共 有证券营业部3020家,证券从业人员12 万余人。 1995年8月成立了中外合 资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 司(投资银行)。
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融通资金 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 改善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费用 风险转移与管理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本 节 主 要 知 识 点
一、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的 发展趋势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 银行、专业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组成。中央银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5、联合国统计署的分类
联合国统计署按经济活动的类型,把当今世界的经济 活动分为17个大类,金融中介是其中的一个大类,包括 的内容是: 不包含保险和养老基金的金融中介活动。货币中介、 其他金融中介。 保险和养老基金(不包括强制性的社会保障)。 辅助金融中介活动。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投资 基金等。
第三节
1、保险公司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截止2003年底,我国保险公司(不含筹建)已经发展到56 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9123亿元。2003年,累计保费 收入3880亿元。 1999年保险资金获准进入基金市场。保险公司投资购买 证券投资基金大幅增加。2003年全国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 资基金 449.43亿元, 比2002年底的307.78亿元相比,增 长46.02%。自1999年保险资金获准进入基金市场以来,已 成为证券市场一个持续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
(5)开发银行 (Development bank)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 2、证券公司 3、信用合作社 4、信托投资公司 5、养老或退休基金会 6、共同投资基金 7、外资、合资金融机构 此外,还有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保障类金融中介——主要指各类保险公司。由 于社会保障基金如退休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 疗保险基金等的管理机构一般也在金融市场上进 行运作,所以,社会保障机构也具有金融中介的 性质。 信息咨询服务类金融中介——主要有资信评级 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事务所等。这类机构一般不列入金融中介机构之 中,现在也有人认为,它也属于金融机构。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3、信托投资公司
主要有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 资公司、中国信息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教育信托投资公 司以及许多地方性的信托投资公司。目前有50余家信托 公司。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邓小 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 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 日创办,拥有44家子公司(银 行)。2002年底,中信公司的 总资产为5011亿元。
中国主要保险公司
名称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再保险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天安保险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华泰财产保险公司 华安财产保险公司 性质 国有独资 国有独资 股份制 区域性股份制 股份制 股份制 区域性 名称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新疆兵团保险公司 大众保险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永安财产保险公司 性质 国有独资 股份制 区域性股份制 区域性股份制 股份制 区域性股份制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3、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按金融机构资金的来源划分, 将金融机构分为存款性金 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靠吸收各类存款作为资金 来源的金融机构称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
机构、信用合作社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以接受资金所有者根据契约规定 缴纳的非存款性资金为主要来源的金融机构,其包括保险公 司、投资银行、养老基金、金融公司等。
第 一 节 金 融 中 介 概 述
一、金融中介的涵义
金融中介这个概念,在西方比较流行。在我国,
所谓的中介机构通常指的是在融资活动中起中介 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金融机构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骨骼和载体,是金 融运行和金融监管的组织保证,是金融体系的核 心部分。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 1、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三、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是在金融交易中所支付的搜寻信息、 谈判、签约、履约等费用。
改善信息不对称
表现 后果 逆向选择 贷者不愿放款 道德风险 贷者不愿放款 相比于个人来说,金融中介在甄别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等方面有专长。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四、金融中介的职能
第七章 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体系
第七章
本章学习要求
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体系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 与主要业务内容及其中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中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以及 不同体制下金融机构体系的模式,了解各类金融中介机 构的性质、地位和主要业务内容。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一、金融中介的涵义
金融中介,即金融机构(或称金融中介机构),按照 传统的说法,是资金盈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融通资金的 信用中介,最典型的就是银行。 随着金融对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金融逐渐渗透到社 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金融中介也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定 义,这就是在经济生活中起中介作用的金融组织,均可称为 金融中介。
本章重点
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和业务内容。
本章难点
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第七章
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体系
本章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节 第二节 金融中介概述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第三节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
金融中介概述
本 节 主 要 知 识 点
一、金融中介的涵义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 三、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四、金融中介的职能
第三节
2、商业银行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06.10上市,A股,H股) 中 国 银 行(06.7上市)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1996年,去“人民”, 05.10在香港 上市)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 通 银 行(上市) 深圳发展银行(上市) 中信实业银行(上市) 中国光大银行 华 夏 银 行(上市) 民 生 银 行(上市) 招 商 银 行(上市) 广东发展银行 浦 发 银 行(上市) 兴 业 银 行(上市)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 3、并购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 4、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正不断融合 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使美国金融业从立法上告别了分 业经营的历史,迈向了混业经营的时代。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7、金融租赁公司 是主要办理融资性租赁业务的专门金融机构。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是专门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部分不良资产 的金融机构。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1999年10月 19日成立);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1999年10月 18日);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行,1999年10月15日)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1999年4月20 日)。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本 节 主 要 知 识 点
一、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 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各类银行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成立 —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92年:剥离证券业监管职能——证监会成立 —1993年:职能界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 —1995年:法律明确央行职能,堵财政透支和借款 —1998年:剥离保险业监管职能——保监会; —1999年:按经济区划设置9大分行,两个营业部(京、渝) —2003年:剥离银行业监管职能——银监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