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第6章-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提高第一性生产效率的途径
核心目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
途径
改善生产者的生存环境
改良良种、种群和群落
调节动物和植物的关系
向系统输入物质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力
生产力(productivity):单位面积草地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量
总生产力(gross productivity)
净生产力(net ctivity)
单位:g/m2/d, g/m2/a
第一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收获法(harvest method)
设定一个不透光的容器做比较,只有呼吸作用,没 有光合作用 一定时期内所释放出来CO2量可以作为植物呼吸量 求和
黑白瓶法
一般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对含氧量进行测定
方法:从湖泊的一定深度采取含有自养生物的
水样,将水样分装在成对的小瓶中;白瓶为透
光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屏为不透
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动态
生物量(biomass):指在任何一个时间,物质
生产的总量;或者说是生态系统进行机能作用
总积累的净初级生产 植物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表 示方法用干重g m-2
就一个具体的植物种、种群、群落来讲,不同
时间、不同季节,其生物量也是不一样的。 生长量(growing weight):两个时期之间生物 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变化
一般地,我们肉眼看到的植被,事实上是净初
级生产力中,去除一定时间内植物的凋落物 (Litter, L)和被动物或者其他消费者所啃食 (Grazing, G)的量 把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增加的植物生产量, 称为净增生物量(Net gainable biomass, △B) △B=Pn-L-G
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其相应的生长量不同
13CO 2 13C 13C 13C 13C、13CO 2 13C、13CO 2
13CO 2
损耗量和现存量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在每年植物的生育期内,必然有萌芽(返青)、
分蘖(分枝)、拔节(抽穗)、开花(现蕾)、 结实等变化,这些变化会来来物质的运转,或
白三叶草的叶片的自我调节能力
叶面积指数(植物的密度问题) 混合草群通过叶层分布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被利用后的群落结构与光能利用
适当的留叶有利于牧草再生
利用频率和强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通过降低群落的截光能力、消耗贮藏性营养物
质的途径影响植物生长率
经常性采食可能导致植物比较平卧的生长习性,
二氧化碳测定法
方法:将植物体放入一个已知面积或体积的透 光容器内,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CO2浓度 假定:容器内CO2的减少都是被植物用来合成有 机物质,那么减少的CO2量就可以代表光合量
当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也在呼吸,因此我们
所测定的实际上是短期内的净初级生产量 如何测定总初级生产量?
光合时间:植物在整个生育期或者全年中进行
光合作用的时间(纬度变化差异较大)
光合面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TLA/LA
光照、温度和水分
充足的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首要条件,在水生生
态系统,光照可能称为限制因子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酶的参与,酶的活 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曲线) 水分是植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 件,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
二氧化碳测定法
黑白瓶法(水生生态系统)
叶绿素测定法(自学,下同)
pH值法
通量法
收获法
最常用的、最古老的、最基础的测定方法
定期地把所测植物收割下来并称重(干重),
该重量便可代表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
计算全部净初级生产量,需收集植物的根系
为排除草食动物的取食,需在样地周围设围栏
第一性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全部为家畜所利用,
牧草只是第一性生产产品中的一部分,不能把
牧草生产等同于第一性生产 第一性生产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而牧草生 产只是可食植物的地上部分
第一性生产的意义
系统功能的组成部分
系统功能能否进行和完善的基本条件
关系到生物生存环境的稳定
是第二性生产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又 为消费者提供生存的环境
盛夏中午全光照的25%就达到光的饱和点
探索光能利用效率高的牧草和草群,提高效率
通过氮的输入与输出衡量生产效率;计算施入
土壤中每单位氮肥输入在植物群落中形成氮的 量(输出)
氮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材料,也是植物的主要养分 计算方法:以所施入的每单位氮肥所生产的植物干 物质中的含氮量的比率表示
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 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primary production) 动物制造自己的有机物质和固定能量是依靠消 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所以动物和其他异养生 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区别两个概念
牧草生产与第一性生产
者由于植物的病虫害造成植株死亡或者脱落,
死亡物质又会脱落,还有动物的采食,均属于 耗损量
立枯物(standing dead):由于植物的的衰老、
干枯或机械损伤而死亡的植株
由于死亡时间短,仍附着于母体植株上,或者与母
体植株相连
立枯物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增加,特别是秋
冬季节,草地上的立枯物就更多
光瓶,只进行呼吸作用;悬浮在水中同样的深 度
过一段时间后,测定瓶内的含氧量;计算出初
级生产量 假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在黑瓶和白瓶中是一样 的
其他方法:自学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
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
光合能力
光合效率:C3途径, C4途径, CAM途径
植物)产品输出量与资源输入量的比率
资源输入量:土地、氮、碳、水、光、时间
产品输出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总量
由于输入量(不同值)计算的困难,导致用此概念 来计算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实际是不可行的
从不同方面比较,用不同方式表示生产效率
用土地面积与产品产量比较,即以单位面积土 地的产品产量来 表示,方法如下
可能消弱根的生长长度,使土壤下层根量减少
苜蓿被采食后,根的营养物质向地上转移;过 度放牧会加速根的分解
肥料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施氮肥可以使禾草产量直线上升
施氮与黑麦草产量中氮的收获直线上升,直到 880kg/ha/a时为止
环境因素与第一性生产效率(水、热)
植物病虫害和牧草生命代谢过程中自身腐烂 物质引起的损失
二氧化碳和其他营养条件
CO2:第一性生产的基本原料
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的限制因子
叶片变细,增大比表面积;吸收更多的CO2和养分
全球CO2升高,导致粮食增产10-20% 营养条件:N, P, K肥料的使用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概念及其估测方法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指生产者(草地绿色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第一性生产的涵义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草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从物理
能转化为化学能加以固定,并以此为能源将水
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质生 产的过程 第一性生产提供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物质和能量,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
凋落物(litter):指自然枯萎脱落或由于风力影
响等的作用而脱离母体植株,散落于土表而尚 未分解的死物质
这部分物质与土壤表面接触,在湿润地区极易腐烂 分解;在干旱地区又易为风吹走或破碎成粉末 在测定掉落物数量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 设置相宜的搜集设备
动物采食量(grazing weight):被草食动物(包
鲜重——较为粗放,不同牧草含水量差异较大 干重或干物质——较为合理
可消化物质——考虑到营养成分
蛋白质产量——CP=N×6.25 能量——4.2-4.5kcal/g干物质
用光能利用效率表示生产效率
即能量的输出与输入比率 太阳能并非全部有效,大约只有45%能为光合作 用所利用(即0.4—0.7μm波段),叶子得到的可 见光25%被反射掉,其余的被吸收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量(力)
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Pg):草
地绿色植物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无机盐、水和二
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总量
某段时间内植物形成(积累或贮存)的物质 形成上述物质时,通过呼吸作用所消耗掉的物质, 即呼吸消耗量(respiratory consumption, R)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Pn):总
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R而遗留 下来的物质量/ 植物(个体或群落)在一定时间 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而以根、茎、叶、花、果 实、种子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量
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
Pg=Pn+R
Pg-R>0 生物量增加 Pg-R=0 生物量不变 Pg-R<0 生物量减少
植物群落中氮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群落中有
没有豆科植物
有白三叶的混播草地氮产量几乎没有区别,单纯的禾草 草地氮的产量较低;为了获得相同的氮产量,施220kg 氮肥
在草地管理中,增加豆科牧草、禾本科草地施入氮 肥,均可提高第一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水的利用效率
以灌溉施入的每单位供水量生产的干物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