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2.2.2 指数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受、事例引入
1.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

首先什么是函数?(生:答略)
2. 函数关系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

我们来考虑一个实际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
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PPT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 个,。

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分裂次数,y—细胞
数目,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分裂次数与细胞数目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y=2
*
x€ N
3.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要走完一段路,第一次走这段路的一半,每次走余下路程的一半,请问最后能达到终点吗?
PPT演示: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次数,y—剩下路程,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次数与剩下的路程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
1 *
y=(2)x,x € N
4.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观察能力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指数幕?请问大家刚才两个函数
能不能输入其它非正整数的数呢?(PPT演示)
1
因此,我们得到了这样两个函数:y=2x和y=( 2)x x € R
问题:大家还能举出形式和刚才差不多的函数吗?(PPT演示)
大家还能从这些特征中,概括出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吗?
底数大于0且不同,指数均为x
x
y=a x € R
这里的a可以取什么样的值?(PPT演示)a>0且a z 1
二、切实感受,推出定义(点题)
一般地,
函数y=a x( a >0且a z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其定义域为R。

口答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PPT演示)
1)y = 2 -x 2) y = —0.5 x 3 )y = 3 • 2x 4 )y
=x 0.6三、深入理解,探究性质(多媒体展示,数形结合)
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数函数的形式了,那么下面让我们来探究它的性质,首先从图象开始!
1、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以下函数的图像1)y=2x和
y=(1)x
x工1
2)y=2x和y=( 3)x
(列表、描点、连线)(PPT演示)
2、函数性质: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 1.5 2.5, 1.5 3.2
(2)0.5-1.2, 0.5 -1.5
(3) 1.5 0.3, 0.8 1.2
(PPT演示)
学生讨论:
比较大小问题的处理方法:
1:看类型2 :同底用单调性3:其它类型找中间量:a>b,b>c 则a>c
例2、( 1)已知3x> 30.5,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已知0.2x<25,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PPT演示)这也是含变量的大小比较一一单调性的应用
学生讨论:
小结:形如:a f(x) <a g(x)的不等式的解
当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f(x) V g(x)
当0<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f(x) > g(x)
例3、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y=2x的图象关系,并画出
示意图:
(1)y=2x-2(2)y=2x+2
四、归纳小结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学习的关键是:弄清楚底数 a 变化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只有彻底弄清并掌握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才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发现研究一个新函数要从:背景——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基本性质——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