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提纲及答案一、问答题: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
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简述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现实理想目标而奋斗。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3、信念的内涵及其如何理解?答: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具有稳定性: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然而,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脱离现实的信念往往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
信念具有多样性: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4、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具体包括两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
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⑦文化教育权;⑧特定主体权利。
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简述公共秩序的涵义与主要种类。
答: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6、如何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答: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
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孤立地、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是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可能是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7、如何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是,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8、如何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答: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是统一的。
但是承担社会的责任并不与享受个人的权利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是否享受个人的权利作为承担社会的责任的先决条件。
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9、简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及其时代价值。
答: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物。
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0、简述个人品德的涵义及其特点。
答:含义: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表现为个体的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特点:其一,实践性。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其二,综合性。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其三,稳定性。
个人品德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使人形成一定的道德思维或评价“定势”、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
11、简述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答: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2、刑罚的含义及其中国刑罚中主刑的种类答:含义: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主刑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二、论述题:1、谈谈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该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2、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答: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何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3、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答: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