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测试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的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2.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B.所说的参照物就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仅是以它作为研究其它物体运动的标准C.自然界无所谓运动和静止D.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往往以地球为参照物,因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3.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A.4︰9 B.4︰1 C.1︰4 D.9︰4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住(如图3-1),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A.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B.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图3-15.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6. 甲、乙两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结果甲到达终点时,总领先乙5 m,如果让甲退后5 m,然后同时起跑,则结果是()A.甲先到达终点B.乙先到达终点C.同时到达终点D.无法判断7.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3s内通过的路程是()A.等于6mB.大于6mC. 小于6m D .以上均有可能8. 小华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约为1200m,他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B.4.8m/sC.5m/sD.6m/s图4 9.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如图4所示,司机说他静止不动,路旁的孩子们却赞叹他走得快,下面是某同学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B .孩子们说乘客真快,是以路面为参照物C .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 这一现象说明研究物体运动必须选地面为参照物10.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 .甲上升,乙下降B .甲下降,乙上升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11. 某中学生步行通过5 km 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 )A .60 min B. 600 minC. 20 minD. 200 min12.一列火车以8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 m/s 的速度(以车为参照物)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 m ,需用的时间为( )A. 4.8 sB. 6 sC. 8 sD. 24 s1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s 内通过20 m 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 内速度一定是( )A. 5 m/sB. 10 m/sC. 80 m/sD. 无法确定图5 图614. 用图像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5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1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6所示。
经过6 s ,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甲在乙前面0.6 m 处B .甲在乙前面1.2 m 处C .乙在甲前面0.6 m 处D .乙在甲前面1.2 m 处二.填空题(5题和15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 。
2.“神舟六号”飞船升空时,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飞船是 ;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 。
3.在“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注目。
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
应注意的是,观众与裁判员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在运动时间_________情况下,比较运动员运动的路程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运动员跑的路程_________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_________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3-22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3-22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图3-22 图3-23图3-45.(每空2分)如图3-23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三条。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
6.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km /h 。
7.对于速度是变化的物体,我们可以用_________速度来粗略地描述它的快慢程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__________速度。
8. 由图3-4可知,甲、乙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且 的速度大.9.为了维护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车辆限速为80 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 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3-6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 ,从照片上分析, 车在超速行驶(选填“A ”、“B ”或“C ”),其车速约为 m/s 。
图3-610.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使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秒,车长为10米,如图3-7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运动速度约为 米/秒,这是它的 速度(选填“平均”或“瞬时”)。
图3-7图1图311.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1所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2.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3.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__,长途汽车是______。
14.如图2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____min 到达收费站。
15.(每空2分)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图3的图像中,AB段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BC 段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EF 段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在百米跑道上先以5 m/s 的速度跑了52 m ,然后又以6 m/s 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
则他跑完全程所需时间是_______s 。
他在这100 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图2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1.某同学在郊游路途中观察车外的里程碑,并作如下记录:(1)汽车在8:15至8:30这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2)汽车在20km 至40km 这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
2.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
在室外测出40 m 的路程,每隔10 m作一记号。
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 m 、20 m 、30 m 、40 m 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 m 路程就算做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 _______和 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为此他选择了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4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4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
实验测得4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 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3)你猜想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与 等因素有关。
四、综合应用题(1题6分,2.题8分,共14分)1.如图3-26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图3-262.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 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A5.A6.A7.D8. B9.D 10.D 11. A 12. D 13. D 14.C 15. A 二.填空题1.位置、参照物;2.静止、运动;3.相等、远近、相等、长短;4. 80 km/h、0.5;5. 骑车者和步行者的速度分别为5m/s和3.3m/s;步行者比骑车者先出发10s;骑车者用20s的时间追上了步行者。
6. 50;7. 平均瞬时;8. 匀速甲;9. C 30; 10. 5 平均; 11.静止12.地面;扶梯;13.运动的,静止的 14.40km/h 3;15.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16.18.4 5.43 ;三、实验与探究1.(1)40km/h (2)40km/h 2.(1)刻度尺秒表(2)v=s/t3.(1)质量(2)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3)小球的光洁程度、斜面的光滑程度、斜面的坡度四、综合应用题1.v=s/t=(s桥+s车)/t=(120 m+3 000 m)/100 s=31.2 m/s2. 方法一:野兔逃进树洞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秃鹰追上野兔所用时间:t2=(s2+s1)/v2=(110m+50m)/45m/s=3.5st2>t1,所以秃鹰不能追上野兔.方法二:秃鹰在 2.8s内飞行的路程:s3=v2t1=45m/s×2.8s=126m<(110m+50m)=160m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