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分类模拟10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属于______。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它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可以是意义学习。
结合题干,本题选B项。
2.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______。
A.布鲁纳B.班杜拉C.奥苏贝尔√D.加涅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
3.______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信息加工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4.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______相一致。
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解析:桑代克的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桑代克在“迷箱实验”中观察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
如果猫吃得很饱,把它放进迷箱后,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
所以,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准备律。
在这里,桑代克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也就是说,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动机原理相一致。
故本题选A。
5.下列哪项不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______A.反应的后天性与先天性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之处主要表现在:(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使狗流唾液,无条件刺激很明确。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白鼠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引起它触动机关的行为,无条件刺激不明确。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并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反应方式不同。
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时,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故本题A、C、D三项正确。
根据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了新的S—R联结,也就是说不管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还是经典性条件反射都形成了新的S—R联结。
B项不是二者的区别,故本题选B。
6.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主动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解析: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
它也是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
由此可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__。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视觉适应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A、B项是非条件反射;C项是本能;D项是学习行为。
8.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______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态度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所采取行动倾向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个体采取何种动作是受到态度影响的。
题干中,小明看到陌生人不再躲避,这里发生的就是态度的学习。
故本题选D。
9.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______。
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简繁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五类:(1)符号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概念学习,是指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3)命题学习,命题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的,这类命题往往是揭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某种规律、定理、规则或原理等;另一类是非概括的,这类命题表示一个事实。
(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前三类学习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它是概念和命题在简单情境中的运用。
(5)解决问题与创造,解决问题是概念和命题在复杂情境中的运用。
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
用“book”来表征“书”,这是一种符号表征学习,故本题应选A。
1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______。
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解析:替代强化,由班杜拉提出,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11.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方式,这属于以下哪一类学习?______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选项中,A项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B项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C项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D项解决问题学习是指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题目中,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属于概念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2.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______。
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3.以下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A.布鲁纳B.马斯洛√C.罗杰斯√D.奥苏贝尔解析: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们都属于现代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因此本题选BC。
14.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______。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接受学习D.符号表征学习√解析: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根据简繁程度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五类;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可以是意义学习。
15.下列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的是______。
A.某科研项目人员研究应用于航空技术的新材料√B.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C.大学生听艺术讲座D.学生做实验探究某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只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此定义可知本题选ABD,C项属于接受学习。
16.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______。
A.智力技能学习√B.认知策略学习√C.知识学习D.行为规范学习解析: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是学习“是什么”的问题,即掌握以言语信息的形式传递的内容;(2)智慧技能,又称为心智技能、智力技能,主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表现为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4)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5)态度,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体所采取行动倾向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17.以下心理学家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是______。
A.苛勒√B.布鲁纳√C.班杜拉D.韦特默√解析:苛勒和韦特默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早期的认知学派;布鲁纳是现代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创立者;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因此本题选ABD。
18.我国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
A.态度的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态度的学习属于加涅的学习分类。
19.以下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C.学习表现为个体产生了某种变化√D.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解析: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与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因此本题选ABCD。
三、填空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1第一个提出了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解析:赫尔巴特2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 1对条件的控制最为严格。
解析:实验室实验法2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抓住 1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关键期2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 1。
解析:培养主动性24.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是 1。
解析:图式25. 1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解析:最近发展区26. 1是当今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智力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