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ppt教学课件
简介: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 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 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 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 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 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 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 优秀品质。 2·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 作等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 法。 3·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学习第一节:
•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亲 自登门拜访。那么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 的人呢?请自由朗读第一节,重点读司 马徽的语言,看看他是如何评价诸葛亮 的?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 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 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 时也表现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 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
2、故事情节曲折 3、语言精炼畅达
指导语:请同学们回顾《隆中对》, 认真思考,同位和前后位之间相互交流、 探究、比较异同,选代表发言,比一比哪 一组回答最准确。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体会“三顾茅庐”一波三 折的故事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去时 到时 童子答不在, 告知归期不定 错认诸葛均, 并留下信笺
诸葛均冷漠;亮 沉睡不醒;醒而 复睡;更衣戴冠 半响不出 回时
一顾 农夫田间歌唱、
引路
错认崔州平 (不赞成请 亮出山) 错认黄承彦 (踏雪而歌)
二顾 风雪严寒
自读课文 • 1.标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 • 2.理清文章脉络。
字词朗读
谒( ) 殷馗( ) 愕然( ) 篁( ) 言讫( ) 彤云( ) 谙( ) 裘( ) 倥偬( 寰( 惆怅( 斡旋( 叱( 翱翔( 韬略( 悒怏( )
)
)
) )) ) )Fra bibliotek字词朗读
荏苒( 纶巾( 胄( 谬( 沔( 箪( ) ) ) ) ) ) 揲蓍( 鹤氅( 愧赧( 厄( 存恤( 茅塞顿开( ) ) ) ) ) )
三顾茅庐
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的 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 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 共有几个出来人物?他们分别有 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1· 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 相关的文学常识和生字词。
探究一:同样是写刘备拜访诸葛 亮,《三顾茅庐》与《隆中对》为什 么会有不同?
参考:第一,《隆中对》是历史记载,较接近 历史真实,具有史料性;《三顾茅庐》是根据 历史演绎的小说,增加了大量的虚构描写,更 富有文学性。第二,《隆中对》简明,人物个 性不鲜明;而《三顾茅庐》丰富生动,人物性 格鲜明。第三,侧重点不同,《隆中对》主要 表现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所以重点是“对”的 内容,“三顾”的过程仅用“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主要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 下士,表现了刘备的诚意,所以“三顾”的内 容大写、特写,具体生动,可谓“一波三折”。
罗贯中(1330-1400)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 小说家,太原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 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 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书中塑造了一 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 例如足智多谋的 诸葛亮、勇猛粗犷的张飞、机智好胜的周 瑜等等。内容虽然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 作为文学作品则十分生动引人。《三国演 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作,流传极广。
2.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 一波三折。 提示:按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的顺序分即可。
第一部分(1——5)写刘备等人一顾 茅庐,未见孔明,(失望而归)归途中 遇崔州平,与崔州平长谈。
第二部分(6——10)刘备一行二顾茅 庐,遇见诸葛均和黄承彦,仍未见诸 葛亮(怏怏而回)。
第三部分(11——15)写刘备三顾茅 庐,终于见到诸葛亮并成功邀请他出 山,共展宏图。
亮:“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旁: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
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备:“何颍川之多贤乎!” 徽:“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 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羽:“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 ,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 徽:“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 ?” 另以二人出之。” 羽: “那二人? ” 徽;“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 大贤,旷世奇才, • 能调兵遣将,才能非凡。
崔州平、诸葛均、黄承彦……
住处的环境……
表现出一种淡雅静谧的意境,起到了渲染并烘托诸葛 亮的气氛。
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
将来天下必三分。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 借箭、骂死王朗、舌战群儒、造木牛流 马、巧设八阵图......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 展开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 理由。
二、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1.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 诸葛亮又看不见?(2)体会这些动词说
明了什么?
二、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1、自读课文,按以下顺序说说在刘备第 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过程中, 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他是诚心诚意?
出发前: 将到时:
到达后:
出山后:
2、分析张飞的言行
6节、11节、12节
性格冲动、鲁莽、
通过张飞的急躁、莽撞来反衬 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意, 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 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中刘备三度茅庐时的自 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 用。
主题归纳
择吉日、斋戒 三顾 三日、熏沐更 衣步行数里
其诚感亮, 请亮出山
三次
三次
拜访
茅草屋
顾:拜访;茅庐:草屋。多 次拜访诸葛亮的茅草屋,原 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 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 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读了本文,文中主人公给你留 下什么印象?
诚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 渴,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