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

• 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 • 眼底改变
22
近视的处方原则
• 基本原则 • 用最低度数的负透镜(凹透镜)使患者获
得最佳的矫正视力
23
• 婴儿时期(0-3岁) 中、低度观察,高度部分矫正 • 学龄前儿童(3-6岁) <-1.50D 观察 >-1.50D在睫状肌麻痹后适当矫
正 目的:预防和治疗弱视 • 学龄前、青春期(6-18岁) 完全矫正、避免过矫、定期复诊(半年一次)
– 试镜片法 – 综合验光仪
11
客观验光
• 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 –美多丽、双星明:常用,快速 –阿托品:长效、彻底
• 睫状肌麻痹剂的应用 需散瞳验光:15岁以下青少年配镜,15-18岁初次配镜, 有斜、弱视的被测者,视力、或屈光度不稳定的,幼 儿、愚钝、视觉反应不灵和协作不好者 不需散瞳验光类
• 按屈光成分:
– 曲率性近视:由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 轴性近视: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 指数性近视: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
• 按近视程度:
– 轻度近视:〈-3.00D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 >-6.00D
17
• 3、按屈光动态分类:1) 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 混合性近视
3月时立体视觉开始发育 4月时对视标产生适当的调节反应 眼 位:正位,少数呈外斜位,内斜视为异常状态
6月-2岁 中心注视 准确、平滑的眼球追随运动 眼位:正位 3-4岁 视力达到0.5,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5岁 视力达到0.6-0.7,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6-7岁 视力达到0.7-1.0,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
交叉柱镜法
二次MPMVA
双眼雾视 双眼MPMVA 视功能测试 处方决定与宣教
Maximum plus to maxium visual acuity
眼屈光状态
• 正视(-0.25D~+0.50D) • 屈光不正/非正视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15
近视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
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 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12
综合验光仪 Phoropter
Phoro + Optometer
眼肌检测 验光仪
验光 + 视功能检测
主观过程:心理物理学过程 13
单眼验光
医学验光流程
双眼验光
问诊
双眼调节平衡
眼部检查
初检
裸眼远视力
旧镜光度和视力
客观验光
电脑验光机或常态检影镜
瞳距测量
优势眼判定
主觉验光
雾视
散光表法
初次MPMVA
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 缩
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 等
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单纯近视的分类
区别 名称
假性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真性近视
屈 光 状 态 近视
近视
近视
调 节 松 弛 后 近视消失、呈正视或 近视部分降低 远视
近视度数未下降
发 病 机 制 调节紧张
调节紧张与器质病 完全是器质性病变 变

龄 较小
眼屈光问题诊断及处理
1
我们的视觉系统
2
视力分类
• 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
• 视力记录方法: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5分记 录法
分数记录法 (英国)检测距离 6m 设计距离:60m、30m、21m、15m、12m、9m、6m 表示方法:6/60、 6/30 、6/21、6/15、6/9 6/6
视力分类
•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
屈光不正
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 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的折 射后不能呈像在视网膜上,统称屈光不正
9
远和近视力与眼屈光不正
• 远=1.0,近=1.0 正视眼,轻度远视眼
• 远<1.0,近=1.0 近视眼,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药物作用,未成熟的白 内障,糖尿病血糖未控制
• 4、按空间分类:1) 高空近视 2) 低空近视
总分类
• (一) 单纯性近视 • (二) 病理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区别 名称
单纯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

因 环境与遗传
主要为遗传
调 节 因 素 起一定作用
不起作用
屈 光 度 一般在-6.00D以下
在-6.00D以上
矫 正 视 力 一般正常
24
• 青年(19-40岁) 度数相对稳定,不建议轻易改动处方,可考虑接
(美国)检测距离 20英尺 设计距离:200英尺、100英尺、70英尺、50英尺、40英尺、
30英尺、20英尺、 表示方法:20/200 、20/100 、20/70 、20/50 20/40 、
20/30 、20/20
国标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5 2.0
中年以后难以矫正到正常
发 展 情 况 20岁以上停止发展
20岁以后可以正常发展

轴 一般正常或稍延长
明显延长

位 一般正常或外隐斜
外隐斜或显性外斜
玻 璃 体 一般正常
基本混浊(絮状)
视 乳 头 弧 形 斑 部分有、但一般都在1/2PD以下 基本都有、且都在1/2PD以上
视 网 膜 一般正常、少数有豹纹状眼底 并 发 症 一般无 单 纯 性 青 光 眼 发病率一般不高于正常人
• 远=1.0,近<1.0 青少年的中度远视和中年的轻度远视,老年人的正视眼, 抗胆碱类药物的全局或局部应用,眼球后肿瘤或视网膜轻 度水肿
• 远<1.0,近<1.0 青少年高度远视或中年中高度远视,轻度近视加老视,病 理性近视眼,散光眼
屈光检查方法
• 客观验光法
– 检影 – 电脑验光仪
• 主觉验光法
介于两者之间
较大
发 病 时 间 较短
介于两者之间
较大
屈 光 度 较低(-2.00D以下) 一般大于-2.00D 较高
治 疗 效 果 明显
可降低部分屈光度 疗效不佳

镜 不需要戴镜
要戴
要戴
近视
• 临床表现
– 视远模糊、波动 – 近视力正常 – 眯眼 – 看近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下
降,易出现外隐斜 – 高度近视
对数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正常视力发育
0-2月 瞳孔对光反应 间或出现的注视或追随 不规则地眼球 扫视运动 眼位:常呈外斜位,罕见内斜位
2-6月 扫视运动发育完成 中心注视和追随 准确的双眼平滑追随 不对称的单眼平滑追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