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10.1总则
10.1.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基础及底板钢筋绑扎。
10.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安全检查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钢筋、绑丝等相关材料标准和有关规定。
10.2术语、符号
10.2.1现浇结构
系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简称, 是以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10.2.2HPB235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3013—1991) 中的Q235钢筋, 相当于原级别I级钢筋。
10.2.3HRB335( 20MnSi) 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 中的HRB335钢筋, 相当于原级别II级钢筋。
10.2.4HRB400( 20MnSiV、20MnSiNbv、20MnSiTi) 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 中的HRB400钢筋, 相当于原级别III级钢筋。
10.2.5RRB400( K20MnSi) 级钢筋
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3014—91) 中的KL400钢筋, 相当于原级别III级钢筋。
10.2.6La
钢筋锚固长度。
10.3基本规定
10.3.1一般规定
( 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 庆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 2) 浇筑混凝土前, 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其内容包括:
1) 纵向受力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 避雷网线的布设与焊接等。
10.3.2质量目标
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的要求, 并符合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10.4施工准备
10.4.1技术准备
( 1) 熟悉图纸、钢筋下料完成。
( 2) 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 3) 做好技术交底
10.4.2材料要求
( 1) 工程所用钢筋种类、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经检验合格。
( 2) 钢筋半成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3) 钢筋绑扎用的钢丝( 镀锌钢丝) 可采用20~22号钢丝, 其中22号钢丝只用于绑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表10.4.2。
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表( mm) 表10.4.2
钢筋直径( mm) 6~810~1214~1618~
6~20
10~
14~
18~50380
00
10.4.3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钢筋运输车、石笔、墨斗、尺子等。
10.4.4作业条件
( 1) 基础垫层完成, 并符合设计要求。
垫层上钢筋位置线已弹好。
( 2) 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 按规定进行复试, 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无老锈及污染, 成型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
( 3) 钢筋应按现场擅长平面布置图中指定位置堆放, 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 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 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 4) 绑扎钢筋地点已清理干净。
10.5材料和质量要点
10.5.1材料的关键要求
施工现场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应和设计图纸相一致, 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监理、甲方的同意。
10.5.2技术关键要求
基础钢筋的绑扎一定要牢固, 脱扣松扣数量一定要符合本标准要求; 钢筋绑扎前要先弹出钢筋位置线, 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10.5.3质量关键要求
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质量问题, 妥善解决, 达到质量要求;
( 1) 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若采用双排筋时要保证上下两排筋的距离。
( 2) 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接头面积百分率要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 3) 钢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确, 绑扎要牢固。
10.5.4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 1) 各类操作人员应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 了解健康状况, 并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 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手套、工具带等) 并正确使用。
( 3) 项目主要工种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培训后持证上岗。
105.5环境关键要求
( 4) 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队伍素质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列出工程威胁点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 5)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法语进行细化和补充, 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讲清。
( 6) 施工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操作环境。
( 7) 其它安全事项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
10.6施工工艺
10.6.1工艺流程
10.6.2操作工艺
( 1) 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 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 2) 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 3) 绑扎钢筋。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
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 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 则需交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开, 以免风片歪斜变形。
( 4) 大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 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征钢筋
网上。
见图10.6.2-1和图10.6.2–2。
钢筋撑脚的形式和尺寸如图10.6.2-1图10.6.2-2所示。
图10.6.2-1所示类型撑脚每隔1m放置1个。
其直径选用: 当析厚h≤300mm 时为8~10mm; 当板厚h=300~500mm时为12~14mm。
当板厚h >500mm时选用图10.6.2-2所示撑脚, 钢筋直径为16~18mm。
沿短向通长布置, 间距以能保证钢筋位置为准。
( 5)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 不要倒向一边; 双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 6) 独立基础、为双向弯曲, 其底面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 7) 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 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 以便连接。
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 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 8)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0mm。
( 9) 钢筋的连接:
1) 钢筋连接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 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则接头相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接送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LL) ;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3) 当钢筋的直才能d>16mm时, 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4) 纵向受力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 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 且不小于50mm。
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②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基础中, 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 不应大于50%。
( 10) 基础钢筋的若干规定:
1) 当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 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 交错布置;
2) 当单独基础的边长B≥3000mm( 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时, 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 交错布置。
( 11) 基础浇筑完毕后, 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 保证插筋位置准确。
( 12) 承台钢筋绑扎前, 一定要保证桩基伸出钢筋到承台的铺固长度。
10.7质量标准
10.7.1主控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时,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