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黄酒大全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黄酒之'黄',盖因最初酿造出来的酒液色泽黄亮,呈澄黄或琥珀色,清澈透明,故而得名。
从历史悠久的角度来看,黄酒似乎更有资格成为国酒——近4000年的酿造史,且唯中国有之,像儒教一样是我国的民族特产。
黄酒生性温和,酒文化古朴雅致,而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酒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琅满目,也衍生出各种分类方法。
如在绍兴黄酒的专业分类中,按照制作工艺(糖度)可分为干型黄酒、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正好对应绍兴酒的四个名品,即元红、加饭、善酿、香雪。
干型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
口味醇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
半干型黄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
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总糖含量在15.0G/L-40.0G/L,故又称为“加饭酒”。
口味醇厚柔和鲜爽,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透有光泽。
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型黄酒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酵醪中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高。
总糖含量在40.1G/L-100G/L,酒香浓郁,酒度适中,醇厚鲜甜爽口,酒体协调,浓郁醇香,清亮透明,为黄酒中之珍品。
甜型黄酒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酿,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总糖含量高于100G/L。
鲜甜醇厚,酒体协调,浓郁醇香,呈橙黄至深褐色,清亮透明,口味有光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的按酒的外观(如颜色,浊度等),分为清酒,浊酒,白酒,黄酒,红酒(红曲酿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分为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酒、青稞酒等;还有一些酒名,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江南一带的“老白酒”等。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除了液态的酒外,还有半固态的“酒娘”。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黄酒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也许每个人都知道黄酒,但若要说到真正对它的了解,却又知之甚少。
其实历史上黄酒统治中国版图的时间远长于白酒。
直到清朝中叶,中国人饮酒的主流都还是黄酒,白酒的普及程度完全无法和黄酒相提并论。
中国过去有南酒北酒一说。
但所谓北酒,并不是指白酒,而是指产于北方的各类黄酒为主的酒世界。
当时山西、山东都是黄酒的重要产区;而南酒,则是南方江浙为核心出产的黄酒。
目前,在北方只有山东、山西还有少量出产黄酒。
而绍兴黄酒就产业来说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脉。
绍兴黄酒绍兴酒因产于浙江绍兴而得名,由于其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又叫做“老酒”。
绍兴黄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
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
绍兴酒酒液黄亮有光,香气芬芳馥郁,滋味鲜甜醇厚,越陈越香,久藏不坏,不变质,无异味。
绍兴黄酒由于酒精浓度较低,酒味醇和,营养丰富,被公认为“东方名酒之冠”。
绍兴加饭酒绍兴加饭酒是全国八大名酒之一,特点是酒色澄黄透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甘甜醇厚,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独特风格,是绍兴酒的珍贵品种,素有“酒中独步”、“中华第一味”的美称。
绍兴加饭酒之所以取名“加饭”,是因为该酒在酿造时需增加糯米和麦麹的量,所以叫加饭酒。
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
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元红酒绍兴元红酒,又名“状元红”,因酒坛外表涂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老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元红酒以精白糯米、小麦配以绝佳的鉴湖水,经独特工艺精酿而成。
绍兴元红酒色泽橙黄,清亮透明,香气芬芳,味醇和爽口,总糖≤ 15.0 g/L。
善酿酒善酿酒是绍兴传统名酒之一,属半甜型酒。
系采用精白糯米,优良小麦,并用已陈化1~3年的陈元红酒代水而酿成的双套酒,即以酒制酒。
酿制的新善酿酒需陈酿l—3年才上市,所以该酒的酒质特厚,芳馥异常,既具白酒浓香,又有黄酒醇厚甘甜的特色,尤宜女士及初饮者品尝。
该酒曾于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和1916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牌及奖状。
香雪酒以加饭酒拌入少量麦曲,原料落缸后,待发醇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50度的糟烧,目的是提高酒精含量,抑制酵母的发酵。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因酿制时加入了糟烧,味特浓,且酒糟色如白雪,故称香雪酒。
用这种方法酿制的黄酒,酒精含量约加度左右,含糖量约20%,酒液淡黄清亮,香浓味纯,甘甜鲜美。
适宜饭前饭后饮用,饮用时宜加温处理,也可以与其他饮料兑饮。
这种饮法有人戏称为中国的鸡尾酒。
女儿红绍兴女儿红也是黄酒中的名品。
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
据说浙江地区有一风俗,生女之年,选酒数坛、泥封窖藏。
待女儿到长大成人婚嫁之日,方开坛取酒宴请宾客,称其为“女儿酒”或“女儿红”。
“女儿酒”一般不作喜庆时饮用,而是作为新娘不饮夫家酒的象征被贮藏起来。
随着岁月消逝,夫妻和睦恩爱,才启封饮用;或将“女儿酒”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至爱亲朋。
这时,“女儿酒”已贮藏达数十年之久,甚至有隔代的。
“女儿酒”经过几十年的贮藏,启封时,香气扑鼻、满室芬芳。
由于蒸发浓缩,酒往往只剩下半坛或小半坛了。
酒的色泽浑顾,味淡,饮用时要掺一点新酒,饮时顿觉芬芳异常、昧美醇厚。
所以随园老人袁枚称其文雅耐味:“犹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
”花雕酒关于花雕酒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是这种酒在酿制时的容器非常讲究,酒坛在土坯时就塑出各种花卉、人物图案。
烧制出窑后,请画匠彩绘各种山水亭榭、仙鹤寿星或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戏文故事。
在画面的上方有烧制题词的装饰图案,填写花好月圆、五世其昌、白首偕老等吉祥彩头。
后来就直接将这种酒称为“花雕酒”。
另一种说法则略带悲伤色彩,传说花雕酒从古时“女儿酒”演变而来,女儿出生时埋下的酒,若是圆满就叫“女儿红”,若是未嫁而亡便是花凋,纪念“花之早夭”,后来因太过悲切而改称为花雕。
女孩夭折是悲伤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喝花雕酒,所以有句话就说“来坛女儿红,永不饮花雕。
”对花雕酒的记载,历史和传说不一。
总体而言,花雕由来源自器皿的雕花刻图是可信的。
花雕酒的主要成分就是加饭酒,因此如今也成为加饭酒的一种雅称。
由于这种酒比较温和,因此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花雕酒可直接饮用,也可温烫至38或40度时饮用。
加温后的花雕酒酒精度降低,因此变得更加香醇厚实,容易入口。
除了佐菜饮用以外,不少名菜都以花雕酒为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花雕鸡、花雕烩蟹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吃蟹最好饮花雕酒,蟹性凉,花雕酒暖胃,这是最佳的搭配。
太雕酒实际上太雕并不是正式产品分类,而是绍兴咸亨酒店注册的商品名称。
所谓的太雕酒,实际上是一种绍兴勾兑黄酒的俗称,非原味黄酒,由3-5年的加饭酒和3-8年的善酿酒按比例勾兑而成,如果品质够好,则既有加饭酒的醇鲜又有善酿酒的浓甜。
竹叶青竹叶青酒也是绍兴黄酒的一种,它不同于杏花村酒厂生产的竹叶青酒,而是选用当年的淡笋竹中的新鲜嫩绿竹叶,用70度镜面糟烧浸泡半年左右,浸提出翠绿色素汁,加入元红酒中加配制而成。
酒液淡青透明,清香沁人,酒味鲜爽清洁,独树一帜。
最适宜在夏季饮用,饮罢使人有舒适的清凉感。
金华酒在中国酒和酒文化的星空中,曾出现过一颗耀眼明星,那就是金华酒。
特别是在元明时期,金华酒曾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明、清两代许多名著中,都曾多次出现金华酒的记述,金华地区历来的名酒主要有:寿生酒、错认水、瀫溪春、东阳酒、白字酒等等。
以寿生酒为代表的金华酒,素有“冬浆冬水酿冬酒”的说法,生产季节仅限于冬至至立春前,后贮期一般不少于两三年,才可出厂上市。
这样酿造出来的寿生酒,入口爽雅和谐,风味独特又滋补养生。
“酒液色金黄鲜亮,香味浓郁醇美,过口余香爽适,既具红曲酒之色、味,又兼麦曲酒之鲜醇。
”明代时甚至将金华酒又与风流遗韵的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左氏的文章这些中国文化的精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饮金华酒之风雅。
福建沉缸酒该酒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是我国名优黄酒的典型代表之一。
福建沉缸酒用糯米作原料,以红曲、白曲为糖化发酵剂,属改制型黄酒。
它没有一般甜酒的粘稠感,而其甜味与酒味以及酸的鲜味、曲的苦味,配合得非常和谐,余味绵长。
之所以取名“沉缸”,是因为该酒在发酵时,酒醅需经三次沉浮,最后沉人缸底而得名。
该酒色泽红褐,清亮明澈,芳香馥郁,入口甘甜,无稠粘之感,糖、酒、酸之味感协调,风味独特,余味绵长。
该酒在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名酒。
山东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黄酒品种,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被尊称为“黄酒北宗”。
即墨老酒产于山东省即墨市,主要原料是黍米,酒度为12度,含糖较高,是一种甜型黄酒,陈酿贮存1年以上的风味更加醇厚甘美。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即墨老酒酒液清亮透明,深棕红色,酒香浓郁,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绝。
即墨老酒医疗功效显著,能驱风散寒,活血化淤。
据说用此酒煮河蟹吃,治腰腿疼痛见效尤速,且可治妇女病,被当地人视为酒中珍品。
福建老酒福建老酒是一种半甜型红曲黄酒,酿制采用传统独特工艺,选用上等糯米,以有名的古田红曲和60余味名贵中药调制的药白曲为糖化发酵剂,利用天然气候,低温长时间发酵,培养其风味,冬酿春成,经压榨、中和、杀菌后,酒液入坛密封陈酿3至5年,使其生香,最后精心勾兑,形成独特的产品风格。
酒液成褐红色,清亮、自然、艳丽,有一股红曲老酒独具的浓馥醇香,滋味醇厚,爽口鲜美,余味绵长。
手指沾一点会感到香气经久不退,喝入口中余香长久。
福建老酒被公认为是烹调菜肴的上好调料,福建人乃至众多的闽籍海外侨胞在烹菜肴、炖禽类、清蒸鱼时都有加入少许福建黄酒的习惯。
中外闻名的闽菜“佛跳墙”便是以福建老酒煨制而别具一格,赢得盛誉。
江苏丹阳封缸酒丹阳产封缸酒在南北朝时就已出名。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南征前与刘藻将军辞别,相约胜利会师时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
曲阿即今丹阳,故丹阳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称。
丹阳封缸酒以当地所产优质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