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方案概述 2 -------------------------------------------------------------------------------------------- 15二、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7三、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9四、新技术、新材料------------------------------------------------------------------------------------------------------------------- 21五、工期保障措施------------------------------------------------------------------------------------------------------------------- 24六、质量控制措施------------------------------------------------------------------------------------------------------------ 28-七、项目管理机构人员-------------------------------------------------------------------------------------------------- 30 -八、安全及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33 -九、建设资金保障措施----------------------------------------------------------------------------------------------- 34十、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及承诺一、设计方案概述1、项目概况本工程的项目名称为:盘县2016年平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位于盘县平关片区,是一个改造性质的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5481万元,共改造共1827户,整治面积22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配建厨房、卫生间,功能性用房及建设房屋主体加固、房屋外墙修缮、内部老旧管线更换、环境综合整治、配套设施完善等。
2、设计方案(1)厨房改造厨房改造是将老旧的厨房台面翻新为砖砌的、混凝土的面层的新式厨房。
具体为台灶换新瓷砖,增加适当的炊具。
混凝土建议采用C25的,砖块建议采用沙砖。
(2)厕所改造厕所改造前示意:厕所改造后示意:(3)房屋主体加固设计从建筑物破坏的部位来看,主要在于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
而地基的稳定性又直接影响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性能。
一般而言,投入使用数十年的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已趋于稳定,但倘若出现突发事件(如地震、暴雨突然加荷或附加应力)后或新建、投入使用不久的建筑物发生破坏,必须考虑地基因素。
先看地基的破坏,其主要在于地基变形、地基强度破坏、地基溶蚀与渗透破坏、地基震害以及冻胀和其他事故。
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必须科学的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
因其破坏原因多样,具体情况大不相同,普遍意义简述上:地基变形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局部下沉、倾斜、墙体开裂和地基沉降。
可能原因有采用桩基础的,端承桩未能达到持力层或摩擦桩遭遇淤泥层;软弱土质却采用天然地基施工;基础下地基温差悬殊,引起土体不均匀收缩;施工扰动原状土;临近建筑的附加应力等。
遇此情况,可采用局部基础托换法,天然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可采用压重纠倾或掏土纠倾法。
基础裂缝可能原因因为地基软弱、基础压力过大。
才可用基础托换,以加强其整体刚度。
地基强度破坏可能原因有上部荷载严重超重、地基不良而引起地基滑移。
可先卸载,在采用桩基或墩基托换。
.若地基为石灰岩、山区残积土或坡积土、或处于岩溶发育区、矿产采空区、地下水流速大的区域以及基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为粉质土的区域,遇有地下水作用或暴雨渗透,皆有可能发生地基破坏。
故应做好地面排水,设计时采用优良基础方案。
受强烈地震作用,地基为松散状态的粉细沙或粉土、或地下水位过高,则可能产生地基液化,丧失承载能力、故应采取桩基托换、掏土纠倾的方法。
特别地,因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当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体积会膨胀。
当基础埋深浅且小于标准冻深,土体结冰化冻,引起不均匀沉降。
故在设计、施工时应将基础埋深其次是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其主要表现在砌体结构和砼结构的开裂、变形。
对主体结构的加固,也主要为对裂缝的修复和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加强。
关于砌体结构,引发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冻胀、温差、以及地震作用。
可采用以下方案修复。
1)当裂缝较细、数量较少时,可用灌浆加固。
2)当裂缝较宽而数量不多时,可在与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
3)当裂缝较多时,可采用局部钢筋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
4)因受水平拉力、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产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裂缝或外纵墙与横墙拉结不良,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
5)墙体开裂严重,可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砼圈梁。
6)对砌体过梁的裂缝,可增设钢筋,填补高强度砂浆。
砼结构的加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对于砼结构裂缝的修补、可采用表面密封法、嵌填密封法和灌浆修补法。
2)对砼结构受损伤的修补、浅表面损伤,可将受伤表面清洗干净,涂一层界面剂或低粘度的环氧树脂,再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修复;若局部受损,可剔除损伤砼,先涂一层乳胶水泥浆,再补以比原结构砼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砼,或用早强快硬砼修补密实;大面积修补的结构,宜采用喷射砼进行修补。
3)砼结构的加固,受压承重结构可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但湿作业大,减少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一般而言,对柱的加固,可采用外包角钢加固法,即:角钢用乳胶水泥浆粘贴在四角,并用扁钢将角钢箍紧,以提高其承载力。
对于梁的加固,可采用粘钢加.固法(在构件表面用结构胶粘钢板)和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支点减少其跨度)。
此外,还可采用拉杆式、压杆式和锚杆式的外加力加固。
危房加固,必须做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只有科学、全面的调查分析建筑物受损原因和发展趋势,制定最优施工方案,才有做到最佳效果。
但在实际情况下,房屋加固仍是一个严峻的话题,尤其是对地基基础的加固,困难大、成本高,对原因分析不抓住关键或施工方案不佳,都会引起更多成本的支出。
由此而言,危房加固只是一种事后控制的措施,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和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应在事前做到勘察严谨、设计安全、施工过硬,防患于未然,便可减少很多质量事故的出现。
房屋主体加固,考虑的是部分可能出现危房状况的房屋,根据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计算分析,采用钢筋、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对危险部分进行加固。
对于实质性的危房,应当拆除,给予适当补助,并新修房屋。
(4)立面改造棚户区房屋外墙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倍显陈旧,故需要对外墙进行刨洗,并贴上新材料如瓷砖,景观砂或者涂料。
目标是使外墙稳固、美观。
立面改造中,推行的方案是:采用贵州传统民居形式,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统一。
以民族建筑为基本形式,通过优化改造,创造性的设计了民族建筑的设计思路,保持了原生态的建筑模式。
住宅立面设计上,依然采用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外墙面采用淡雅的灰白色外墙漆进行粉刷,配合青灰色瓦屋面,相辅相成,互相呼应,达到立面整体效果统一,美观。
立面改造设计也可以参照西南图集进行施工,以下给出立面的初步施工图示,该图仅为参考,立面上可以采用瓷砖、景观砂、防水材料、木质墙等进行替换,使改造工程呈现新形象:(4)内部老旧管线更换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已经让室外搭接管线老旧,故其需要换新搭接,排水管道等可以采用PVC管换新或者C25混凝土管换新,电线采用铜线,电力电缆护套管为pvcΦ135。
(5)庭院整治该部分包括棚户区院坝整治,雨污水汇流,并流入市政管道,以及建筑周边景观绿化等。
因为棚户区内部的庭院已经老化,需要重新硬化,结构层计划用20cm的C30混凝土面层,20cm的级配碎石。
即:-20cm C30混凝土面层(抗弯拉4.0)-20cm的级配碎石雨污水管衔接可以采用水泥混凝土管,亦可采用PVC管。
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还应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必要时应注重民族文化性。
植株可以采用万年青、杜鹃花、以及行道树香樟等。
(5)基础配套设施·道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等。
具体如下表:技术指标国家标准设计取值小区道路道路等级小区道路10km/h设计速度10km/h15m15m圆曲线一般半径.平曲线最小长20200.30最小坡0.302.08.0(一般值最大坡无无最小坡长150m(一般值)150竖曲线最小半径(凹)150m15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一般值)·路面结构层:根据该棚户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存在改造道路,该改造道路为混凝土路面,需要进行刨洗,再铺上新的结构层。
现在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当路面毁坏严重时,采用以下如图的结构层。
-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土基当路面破坏轻缓时,可以直接选取上图的沥青结构面层(12cm)即可。
方案二:任然改造为混凝土路面,在原路面上铺设混凝土。
具体做法为- 15cmc30混凝土面层- 刨洗层- 原路面混凝土结构层该改造道路结构层若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 年,若为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 度。
=13.5m人行道+3m车行道+3.75m车行道+3.75m人行道3m·小区内部道路横断面:·纵断面设计原则:按行车条件、土地开发、路网规划整体竖向、路面排水、管线敷设的要求,道路纵断面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A、力求线形平顺,起伏和缓,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与设计车速;B、保证路基稳定,又尽可能减小土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C、保证与相交道路的顺适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