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解读剖析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
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 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 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 ,舌质胖淡,苔白腻。
•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
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 渴不欲饮,苔黄腻。
•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
动,促进血液循环。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 善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蹬腿、直 腿抬高、五点支撑及飞燕式等功能锻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6)根据手术方式,术后1~3天协助
患者佩戴腰托取半坐卧位或坐于床边 ,适应体位变化后,慢慢练习下地行 走,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 ,护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安神药:睡前服; 补益药:空腹服; 驱虫剂:空腹服,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 食物; 急诊用药遵医嘱。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2.服药温度 温服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3.服药剂量 成人:每次200ml, 心衰及限制入量患者:每次100ml, 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医疗护理临床参考用书。
方案梳理架构
常见证候要点: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 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
案》辨证分型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难点
护理效果评价
二、附录部分释义
附录内容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 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 措施后划“√”。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 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 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 “其他” 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 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 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 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
过敏体质者慎用。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三、拔火罐 五、穴位按摩 七、穴位注射 九、中药保留灌肠 十一、中药离子导入 十三、中药塌渍 十五、中药外敷 十七、中药熏蒸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 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 宜的服药时间。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举例: 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 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消食化积药:饭后服; 泻下药:饭前服;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内服中成药 1.内服中成药 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 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 生关注。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 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 助处理。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架构
证候诊断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 的证型后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 “其他”一栏。有兼证者前面证型划 “√”,“其他”栏内填写兼证名称如: 夹瘀
三、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方案
方案梳理架构
• 1、常见症候要点(即
辩证分型)
• 2、常见症状/症候施
护(同西医中诊断、实 施)
• 3、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健康指导 • 5、护理难点 • 6、护理效果评价
一、常见症候要点 • 1、气滞血瘀证 • 2、寒湿痹阻证 • 3、湿热痹阻证 • 4、肝肾亏虚证
戴腰托下床。下床时先俯卧位,在床 上旋转身体,脚着地后缓慢起身,上 床则反之。下床后扶持患者,观察有 无头晕等不适,入厕时避免久蹲,防 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跌倒。
• 5.复位3天后逐渐进行腰背肌功能锻
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腰椎牵引的护理
•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
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二、艾灸 四、刮痧 六、穴位贴敷 八、药熨法 十、中药全结肠灌洗 十二、中药泡洗 十四、中药湿敷 十六、中药熏洗 十八、中药药浴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1.遵医嘱:
遵医嘱实施特色技术 选择适当的方式、穴位、药物等;
附录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架构:
2.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体质 评估患者耐受程度 评估患者生理及疾病情况
一、常见证候要点
•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
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 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 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 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 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腿疼痛
•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
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 6、准遗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肝、 肾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肢体麻木
•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
录。
•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
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
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5、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
盖患者身体。
• 6、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
身活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围手术期护理
• 1.术前护理 •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
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 合。
•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
俯卧位训练。
•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
•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
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
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
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 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引流液为淡黄色液 体,怀疑脑脊液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并 将引流球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
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
活料理。
•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
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
中医护理方案
扬州市中医院 雷春华
一、背景
2012年护理学首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
点专科培育项目
第一批协作组成员56家医院,完成13个疾病中医
护理方案梳理整合工作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
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形成临床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中医护理方案系列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 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 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 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
附录三: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
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
本方案未涉及, 但在临床中已实 施的“护理措施”
• 2、准遗嘱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牵引重量
、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衣分开,固定 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
• 3、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
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力,疼痛较甚不 能平卧的患者可使用三角枕垫于膝下缓 解不适。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
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 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 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腰椎整复的护理
•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双
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 3.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者舒
适度,仰卧时腰部加腰垫,维持生理曲度。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4.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
4.其他: 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 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 匀后直接服用; 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药注射剂 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 配置及给药。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3.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 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药物同时 共用一条静脉通路。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 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 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 生并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