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
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
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这次调查主要在此地区进行。
首先我了解到,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
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
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
二:农村医疗保障的意义办好农村医疗事关农村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农村医疗保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以及其经济的发展。
只有在了解农村医疗的现状的前提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我所调查的地区,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
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
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大多数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收入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这种刚好满足最基本生活资料的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丰富精神生活的,也无力抵御疾病等意外事故的侵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实行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我村,在家的主要构成人群是中老年人及儿童,他们大多数是无劳动能力群体,而且抵御疾病的能力差,健康状况堪忧,因此成为生病的主体。
其主要原因如下:1、繁重的体力劳动。
2、生活条件差,造成营养不良3、精神状况差。
4、农村社会保障落后。
就以上问题,我采取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同时进行随机访问。
根据调查发现有超过90℅的农民认为农村医疗保障很有必要而且对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其中有60℅的人认为它给他们带来了较多实惠并且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不低于70℅的人认为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有40℅的人表示不满意。
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资金短缺,补贴水平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地区医疗水平低而且信用度比较低。
另有一部分人对定点医院的药品的质量和医师的水平表示怀疑。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现在农村的主体人员是中老年人及其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忧心,只有少部分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务农工作,因此农村越来越依赖医疗,但是现在实行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迭出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我国农村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村医疗保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出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打造一批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政府公务人员。
(二)加强医院建设。
1、提高医院信誉,加强医师道德教育;2、吸引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医师扎根农村;3、强化医院领导阶层,培养清正廉洁的领导者;4、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5、医院公布药价,做到明码实价,公布进货渠道保证药的质量。
(三)加强宣传,使农民了解政策并能根据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利益,并且保持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
(四)畅通投诉渠道,加强农民对医院及政府的监督。
(五)实施医疗救助计划,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
(六)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