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二)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 2.未来的预期性 3.目的的多元性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
(一)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1.时间: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 2.空间: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
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 部性政策目标; 3.领域: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 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 4.主体: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四、政策规划的模式与参考框架
政策规划:是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各种可能解决 方案的过程 (一)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 将政策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 1.问题分析:第一是理解问题,第二是选择和解释 目标与约束;第三是选择解决办法 2.解决方案分析: 说明相关标准 详细说明能够潜在推进政策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 用每一种衡量标准来评价每一种备选政策方案, 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推荐一种备选政策方案,并提供选择的依据
2.政策论证的模式
即把支持相关信息转换为支持主张的工具
(1)权威模式: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 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而 作为论证信息的可信度的基础;
(2)统计模式:用样本来推断整体;
(3)类别模式:某一类别中大多数个体所具 有的特征,该类别中的某一个体就具有这 些特征;
(4)直觉模式:eg洞察力、决断力、灵感Leabharlann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 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 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 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抉择的主体
1.国家元首 2.行政首长 3.民意代表 4.法官 5.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
二、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二)政策设计的含义及逻辑结构
1.政策设计的含义 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
并组合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 策方案,使各政策要素之间具有一致关系, 并符合现实环境,已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 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2.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
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方案设计的基 本要素;二是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机制
2.基本方法
评估:对各个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 和比较;
择优:在评估比较的基础之上提出政策决 策意见;
3.评估和择优的主要方法:
预测性评估:事前评估;方法有外推预测、 理论预测、判断预测
可行性评估:包括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 行政可操作性
(三)政策采纳
政策采纳是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 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某一特定 问题。
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 有限;
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 利益,并且决策后果很难预料
(三)危机决策与常规决策的联系
危机决策这种非例行活动的根源在于日常 程序化的常规决策的具体运作的效果
危机决策可以完善常规决策,常规决策中 的制度构建也必须从危机事件及危机决策 过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规则:法律基础
(2)政策方案要素之间的联系机制 规则 工具 假定
二、政策规划的主体
1.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2.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 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单一式的也可是多元式的
三、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 5.方案切实可行
五、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一)决策的分类 1.从决策的内容分:平时决策、危机决策 2.从决策的常规与否分:常规决策和非常规
决策
(二)危机决策
含义:一般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eg有限 的资源、时间、能力等),完成应对危机 的具体措施
三要素:
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 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政策转移失败的因素
(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 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 何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是指虽然政策转移发生, 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 素却没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是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 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 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政策论证 政策探究 政策对话
政策审议
政策采纳
政策抉择
四、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包括政策内容的合 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制化
(一)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即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
与既定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 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二)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决策机构不同主体的决策程序也不同 1.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 特点:快捷、高效、集中化程度较高 具体程序: 法制部门审查:审查各项方案的合法性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在整个行政决策中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一)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
估标准。
(二)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 1.实事求是: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实际的公共 政策问题出发,且确定的政策目标时要切 实可行
❖ 2.面向未来: ❖ 3.系统协调:多重政策目标的协调一致 ❖ 4.明确具体 ❖ 5.伦理考量
(1)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结果:包括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目标人群:是公共政策所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团 体和个人,政策制定者期望通过公共政策引导、 改变和规范目标人群的行为
执行机构:对于政策执行机构的选择需要考虑的 因素,一是执行机构的政策资源和能力;二是执 行 机构的组织健全程度;三是执行机构人员的意 愿;四是执行机构的沟通能力
政策对话:即政策方案的拟定者或其他的提 供者就方案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理由和理 论依据、驳斥理由和理论依据等方面与决 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目的是通过双方 共同的讨论、探寻甚至交锋、激辩,最终 能选择和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
(二)政策审议
1.政策审议: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 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以某一 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 处而形成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 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 深入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 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
(二)帕顿和沙维奇的政策分析框架
1.认定和细化问题 2.建立评估标准 3.确认备选政策 4.评估备选政策 5.展示和区分备选政策 6.监督和评估政策实施
五、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
(一)政策学习及其类型 政策学习: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 或者其他部门相关的政策方案,学习其中的知识、 技术或者是政策观念,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受到启 发的过程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第一节 政策目标的确定
一、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一)政策目标的含义
政策目标(Policy Goals)就是有关公共组 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 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 果。
(5)分析模式:用数学模拟、时间序列分析 等高度精细化的分析方法获得;
(6)解释模式:以因果关系为基础;
(7)实用模式:
(8)价值评价模式:以伦理规范或道德原则 方面的论证为基础
3.政策论证的特殊形式
政策探究:为探究者的政策主张得到决策者 的采纳,而申诉自认为有力而充分的理由, 并以这些理由对政策主张给予支持性的辩 护
政策学习的类型: ➢ 工具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
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 ➢ 概念学习: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
来看待事物 ➢ 社会学习:指决策者学有关政策价值及规范、目
标、责任等
(二)政策移植及其类型
政策移植: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 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 临的政策问题 1.根据政策移植的程度分为 (1)一是复制,即指政策直接的完全的转移; (2)二是效法,即借鉴公共政策背后的思想观念; (3)三是混合,即混合不同的公共政策; (4)四是启发,即其他国家的政策可能导致本国的政 策变化。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一、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
(一)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 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 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其特征如下: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
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二)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 分。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基本目标一般包括:
1.公平:分为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最终状态公平 2.效率: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
需的最小化投入
3.自由:做他们想做的事,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 体的利益
4.安全 :主要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安全、 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等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 4.准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三、政策论证、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
(一)政策论证
政策论证是指以有利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 并且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 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 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政策论证的要素 政策相关信息 政策主张:政策论证的结论 立论理由 立论依据 驳斥理由 可信度
处于核心地位
2.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提出议案 审议议案 通过议案 公布议案
(三)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 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 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政策立法的主体:一是立法机关;二是将 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行 政机关; (注: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