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解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3)密封保存【解析】(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⑴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⑶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⑷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答案】混合物 K、S(写全给分) 2Mg+O22MgO 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解析】(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3.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②Fe和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高温2Fe+3CO2 c 防倒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记录数据如下表: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全氟辛酸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答案】5 缺铁性贫血 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ABCD【解析】【分析】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 8H 4F 15NO 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5)A 、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符合题意;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符合题意;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 类致癌物质,符合题意;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符合题意。
故选ABCD 。
5.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 2H 5O 2N )、丙氨酸(X )、丁氨酸(C 4H 9O 2N )、戊氨酸(C 5H 11O 2N )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 2CH 2COOH .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
已知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