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
(1)财富效应。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
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
①利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②利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经济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本国利率下降时,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而这种贬值又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相反,当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本国利率上升时,本国货币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这种升值又减少了本国的净出口以及物品和劳务需求量。
因此,汇率效应也是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一个原因。
2.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别。
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
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5-1
所示。
从图5-1中可看到,短期均衡点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
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图5-1 失业均衡
②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
如图5-2所示,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点不仅是短
A 0Y AD 1SAS
B B
期均衡点,也是长期均衡点。
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
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
,均衡产量就是长期潜在产量。
在长期均衡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
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图5-2 充分就业均衡
③超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
如图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短期均衡点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边,由此短期均衡产量要高于长期潜在的产量。
这表明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图5-3 超充分就业均衡
1
P
2
E
3.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宏观总量生产函数为
宏观总量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古典经济中,由于价格、工资可以灵活变动,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达到充分就业,这种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的产量。
潜在的产量又称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它可以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其中,为潜在的产量;为潜在就业量,这就是长期总供给。
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如图5-4所示。
横轴为产出,纵轴为价格,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Y F N K =,Y N (),Y F N K *=*Y N Y P LAS
图5-4 长期总供给曲线
4.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什么?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答:(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
但是,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物价水平既定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消费减少引起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减少,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相反,消费支出增加引起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具有这种效应的政策变量之一是政府的税收水平。
当政府减税时,它鼓励人们更多地支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政府增税时,人们减支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②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
任何一个改变企业在物价水平既定时的投资态度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如果企业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企业就会加大投资,在物价水平既定时,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企业对未来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
它们就会削减投资支出,总需求曲线便会向左移动。
③税收政策引起的变动。
税收政策也可以通过投资影响总需求,投资税收优惠可增加企业在利率既定时需求的投资品数量。
因此,投资税收优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投资税收优惠的取消可减少投资,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④货币供给引起的变动。
货币供给是影响投资和总需求的另一个政策变量,短期中货币供给增加会降低利率,使得借款成本下降,借款成本下降就刺激了投资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货币供给减少提高了利率,增加了投资成本,抑制了投资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⑤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购买的增加(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减少(削减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⑥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加净出口的事件(国外经济繁荣、投机引起的汇率下降)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减少净出口的事件(国外经济衰退、投机引起的汇率上升)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总需求曲线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①短期。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产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向右移动,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②长期。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产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向右移动,产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
以总需求曲线左移的情形为例。
如图5-5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此时物价水平为,产出为充分产出水平。
若由于不利的需求冲击,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由移动到,在短期,供给来不及调整,从而价格下降到,产出由下降到。
A 1P 1Y
1AD 2AD 2P 1Y 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