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
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
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
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
与历代帝王陵园相比,它的年代距今最近,影响也较大,在陵寝发展史上处于突出的地位。
平庸的天子96.未被打开的帝陵--清昌陵清仁宗嘉庆名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昌陵的三大特点:昌陵的三大特点:昌陵为清仁宗嘉庆帝的陵墓,位于泰陵以西2里。
地宫中还葬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2年去世)。
昌陵陵址名为太平峪,原是乾隆为自己选定的万年吉地。
后乾隆有旨渝:“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
”意思是父子两代皇帝不可在同一陵区建陵。
所以乾隆又在东陵另选了陵址,与祖父康熙相守,把西陵太平峪赐给了儿子嘉庆,让其与祖父雍正为伴。
嘉庆于嘉庆25年7月18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逝世,享年61岁。
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
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昌陵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沿途三孔平桥一座,西行3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
往北部分与泰陵皆同。
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
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光彩耀目,满殿生辉,素有“满堂宝石”之称。
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无比,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昌陵神厨库位于神道碑亭的左侧,座东朝西独立成院,红色围墙,黄瓦盖顶。
院内共有四座建筑,进大门迎面是东神厨,黄琉璃瓦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它是此院的主体建筑,过去内设巨型灶一座,长案五副,是专为祭祀时制作供品的地方,神厨前面南北两侧是神库,皆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是专门储存原料和存放供品的库房。
东南角是一座黄琉璃瓦盖顶,重檐歇山式的方形建筑-省牲厅。
省牲厅是礼部屠户杀牛宰羊的地方,每次祭祀的整牛整羊,均在这里宰杀蒸煮。
昌陵的省牲厅及室内设施依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这已成为清代皇家陵寝中唯一的珍品。
它既是皇家豪繁祭祀的实物档案,又是人们研究陵寝建筑的佐证。
相关信息11嘉庆皇帝简介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
终年61岁。
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
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
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
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
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
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
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
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
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
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
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
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
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
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昌西陵昌西陵是仁宗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
位于葬有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的昌陵之西。
昌西陵与其他后陵相比,规模较小,无方城、明楼和月牙城。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共耗白银四十四万八千多两。
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详细>>昌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是安葬嘉庆帝众妃的陵寝,位于昌陵与昌西陵之间。
最南端为单孔拱桥一座,享殿东西山墙各连一道卡子墙,开一门通往后寝院。
殿后有一道宇墙,正中开一6米宽的豁口,这种做法与其他妃园寝不同。
宇墙北分布着四排17座宝顶,计皇贵妃2人,妃5人,嫔7人,贵人3人…详细>>清仁宗嘉庆颙琰1796年~1820年葬于:昌陵(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清昌陵3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条神道与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与主陵相接的陵墓。
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
乾隆皇帝曾立过两位太子,但都因出天花而夭折,遂改立由妃子生的颙琰。
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
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宝石,别具特色。
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1796年(嘉庆元年),清朝入关第五代皇帝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即位,他遵循父亲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泰陵之西500米处选定了陵址,于当年开始兴建,到1803年(嘉庆八年)完工。
工程结束后,陵寝定名为“昌陵”。
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
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纪园寝。
昌陵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位于泰陵西侧,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建成,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规模并列。
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
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
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光彩耀目,满殿生辉,素有“满堂宝石”之称。
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无比,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昌西陵昌陵往西三华里有昌西陵,这里葬着嘉庆的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共耗白银四十四万八千多两。
该陵与其他后陵相比,规模较小,无方城、明楼和月牙城。
除具有清代后陵种种建筑规制外,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画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三朵莲花衬以十八金点的水浪花纹。
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御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
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
圆形宝顶矗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
宝顶前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游人至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响扩大数十倍传出来。
弧墙两侧为回音壁,人于东侧细语发声,立于西侧的人以耳贴墙,可听到东侧人的声音如同打电话般地传来。
这种被人称为地回声与回音壁的现象,甚为奇特。
昌西陵的回音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中,有两处古建筑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昌西陵既不象孝圣皇太后(乾隆生母)的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那样豪华奢侈,它近似于道光皇帝的慕陵那种典雅风格。
隆恩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
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
环绕宝顶的罗锅墙,是回音壁,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端,面壁低声细语,声音象打电话一样清晰,令人赞叹叫绝。
昌西陵回音石与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用于陵寝建筑的新创造。
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柬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
颙琰即位前,她是颙琰的侧室福晋,颙琰当了皇帝以后,封其为贵妃。
嘉庆二年二月,孝淑皇后薨逝,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敕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居中宫,并举行了册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
嘉庆六年,加封钮钴禄氏为皇后,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思公晋封为一等侯。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颙琰崩于承德热河行宫,旻宁(道光)继位,将孝和尊封为皇太后。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薨逝,终年74岁。
当时,道光帝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释缟素。
咸丰元年(1851年)为孝和兴建昌西陵,竣工后葬于地宫奉安。
谥号全称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天熙圣睿后”,这位皇后曾生育两儿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