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文科班课堂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1.(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3题)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点拨】A,墨家盛于战国初期,“兼相爱、交相利”为其主旨,高尚而近乎空想。
在儒墨敌对辩难中,墨家的部分观点悄悄地被儒家吸纳融化,其空想部分因不合世用而渐趋衰亡。
自西汉始,墨学已不再为世所重,终至湮没无闻了。
B,西汉中期,孟子并未被抬上“亚圣”的宝座。
C,道家如油盐姜酱,不可或缺,也算是春秋战国的显学之一,至西汉初期达至巅峰,但汉武令它退居二线。
D,“天人感应”是阴阳家的理论,认为天人相通,天降符瑞或灾异,是赏罚世人的预报,若不醒悔,必将身死国亡。
董仲舒借之来改造先秦儒学,并经前135年武帝确认而成为汉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汉代儒学并未有完全背弃先秦儒学的批评精神和独立本性,但迷信鬼神、流毒四方、祸害无穷毕竟是“天人感应”的主要方面。
广东高考未曾考过天灾和救灾问题。
本题不考儒家而考阴阳家,不考“独尊儒术”而考“天人感应”,不考“独尊儒术”的重大意义而考“天人感应”的另类意义,偏执;不反映今时救灾是为了人命关天,只追究古代救灾是为了一种迷信的说法,怪哉!全天下的中学历史教师都应该明白: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彰显重大史实的正面,绝不是对它的缺陷深深挖掘而后把之撒洒给青葱的嫩木春草。
但愿此题未误导刚成年的高三学生。
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抓住时间信息“西汉中期”,而“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反映了儒家“仁政”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对封建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
2.(深圳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测试22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情况。
注意材料中的君子的学习是为“救世”,因此体现此观念的是经世致用。
答案为D。
3.(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8题)“诗言志,歌咏言。
”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答案】B【点拨】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指汉赋,本题考查了汉赋的特点,需要对文学常识有较好的掌握。
本题中A 项选自《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B项是汉赋,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本句选自司马相如《上林赋》;CD两项较熟悉容易判断,C项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D项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词。
4.(2010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一模)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答案】C【点拨】宋明理学到明清时期已严重脱离社会现实,读书人沉湎与诵读程朱注解,不切实际。
由此明清时期部分人士开始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
5.(2010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二模18题)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观点与下列哪种思想相符?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人之初性本善【答案】A【点拨】根据引文材料“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即可作答。
6.(2010年5月漳州市高三质检14题)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
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答案】C7.(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23题)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下列书法界对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的赞语分别具体指的什么书体?①晋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唐张旭“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③唐怀素“晾蛇走虺,骤雨狂风”。
④“颜筋柳骨”。
()A.草书行书草书楷书 B.行书草书草书楷书C.行书楷书楷书草书 D.楷书草书草书行书【答案】B8.(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文学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所以应该选择B。
9.(永建老师原创)右图所记述的发明()。
A.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B.开世界印刷术之先河C.采用的是金属活字D.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答案】D【点拨】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平民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仔细阅读图中文字,如“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亦可判断出这里记述的是活字印刷术而非雕版印刷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反映了印刷效率的提高。
A明显错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B错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泥活字,C错误。
10.(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6题)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经世致用”D.“工商皆本”【答案】D【点拨】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正在走向没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社会经济结构逐步改变,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商品经济取代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结合本题D项黄宗羲“工商皆本”反映了时代潮流。
A项是李贽的主张,认为吃好吃的穿好看的是人的本性,他主张解放人性,当然是对理学的一种抨击;BC项是顾炎武的重要思想。
11.(2009年3月江苏高考模拟3题)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B【点拨】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12.(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4题)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B.儒家的“仁”C.佛教的禅宗D.“天人感应”学说【答案】C【点拨】明代心学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佛教的禅宗核心思想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据此心学和禅宗接近,本题选C项。
13.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现17、18世纪社会发展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答案】D【点拨】经世致用的思想要体现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潮流。
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人类向近代社会转变。
14.(2011年12月济南月考3题)史学家邓广铭对宋代社会有如此论述:“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与该论述相符的是①世俗文学的兴起②词作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取得了辉煌成就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④商业髙度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15.(2010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高三测试20题)“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答案】C【点拨】程朱理学倡导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二模39题)(26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8分)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6分)材料三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五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