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堂检测题《卢潜传》、《清官廉吏)

人教版高二语文课堂检测题《卢潜传》、《清官廉吏)

课堂检测5&6卢潜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潜,范阳涿人也。

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

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

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

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

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

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

”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

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

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

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复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四年,陈将吴明彻来寇,陈人遂围寿阳,壅芍陂,以水灌之。

城寻陷。

时李騊駼将逃归,并要潜。

潜曰:“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于是闭气而绝,年五十七。

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选自《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第一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B.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C.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D.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古时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如汉代博士祭酒即为博士之首。

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B.“敕”:中国古代帝王的诏令,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可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领”:表示兼任、代理某官职之意,表达此意的还有“假、权、摄、署、知、行”等词语。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谥、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潜精明干练,深受世宗赏识。

世宗推举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调任中外府中兵参军,并且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卢潜治理得法。

任扬州道行台左丞时,善于安抚和睦内外,使得所辖境内始终未受侵扰,保持和平安定,他也因此受到加封。

C.卢潜深受百姓爱戴。

他被征召为五兵尚书离开扬州时,扬州吏民举办了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

D.卢潜深明大义,颇有气节。

陈朝人用水灌城导致寿阳沦陷后,李騊駼约卢潜逃跑,但他却拒绝了弃城保命的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译文:(2)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译文:第二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B.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C.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D.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晋代以后也可指去当兵。

B.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汉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C.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如南朝沈约《究竟慈悲论》:“释氏之教,义本慈悲。

”D.刺史,又称刺使,职官。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潜精明能干。

他被世宗信任,被认为能够担当重任,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政绩卓著。

B.卢潜仕途坎坷。

他曾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而被免职,还曾被郑子默告发接受贿赂被皇帝杖打了一百,被降职处罚。

C.卢潜长于治边。

在扬州任上,曾多次打败陈国的进攻。

陈国人都很害怕他,陈国的君主在信中明确表达他是陈国的大患。

D.卢潜深受爱戴。

他曾免除百姓的租税和徭役。

针对高元海的苛政,卢潜想办法安抚百姓,从而使江淮地区得以平安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译文:(2)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译文:课堂检测15&16清官廉吏主题解说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犹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星空中。

他们的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千载。

他们或体谅民苦,免除赋税;或善于理政,惠及地方。

他们对待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态度备受后人尊崇。

“清心为治本”,阅读他们的传记,犹如同他们对话,能触摸到他们的“仁人”之心,感受到隔着遥远的时空传递而来的人间温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练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练,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自《陈书·姚察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B.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C.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D.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凶问,指死讯、噩耗。

“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察聪慧勤奋。

他幼时就有卓绝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止学习。

B.姚察擅长著史。

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姚察谨守孝悌。

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弟妹妹们;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姚察居官清廉。

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译文:(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劢,字公济,通之弟也。

美风仪,博涉书史,恬然清简,未尝以利欲干怀。

梁世为国.子.《周易..举高第,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

..》生,射策王出镇京口,劢将随之藩,范阳张缵时典选举,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风采,乃曰:“王生才地,岂可游外府乎?”奏为太子洗马。

出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

大同末,梁武帝谒园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

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义清典,帝甚嘉之。

时河东王为广州刺史,乃以劢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