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波的干涉_驻波
三、驻波能量:
⒈动能:
当各质点同时到达平衡位置时: 介质无形变,势能为零,此时驻波能量为动能。 波腹处动能最大,驻波能量集中在波腹附近。
⒉势能:
当各质点同时到达最大位移时: 动能为零,此时驻波能量为势能。 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最大,能量集中在波节附近。
⒊结论:
动能、势能不断在波腹附近和波节附近间相互转 换,能量交替传递,无定向传播。
2 x 波腹位置: cos(2 ) 1 相邻两波腹距离 10 20 0 x x k , k 0,1,2 2 2
相邻两波节距离 x
各点相位:
y 2 A cos(2
x
) cos(2 t )
各质点作振幅为 2 A cos(2
cos(2
相位跃变(半波损失)
波 疏 介 质
波 密 介 质 较 大
u
较 小
u
当波从波疏介质垂直入射到波密介质, 被反射 到波疏介质时形成波节.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 位时时相反, 即反射波在分界处产生 的相位跃变, 相当于出现了半个波长的波程差,称半波损失.
π
当波从波密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垂直入射到波疏介质, 被反射 到波密介质时形成波腹.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 位时时相同,即反射波在分界处不产生相位跃变.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干涉现象.
驻波的形成
特征:
1、波形不移动。 2、各质点以不同的振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3、分段振动:振幅最大的点为波腹,
振幅为零的点为波节。
二、驻波方程:
沿X 轴正、负向传播的两列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x 在任意点 x 处叠加, y1 A cos 2 ( t ) 合位移: x y y1 y2 y 2 A cos 2 ( t ) x 2 A cos(2 ) cos(2 t ) ( 设初相 10 20 0)
y 2 A cos(2
x
) cos(2 t )
驻波方程
各质点作振幅为 2 A cos(2
x
) ,频率为ν的简谐运动。
)0
2 x
波节位置: cos(2
x
10 20 0
x ( 2k 1)
( 2k 1)
2
4
, k 0,1,2
相干减弱的点需满足:
因为:
相干条件:
两波源具有相同的频率
具有恒定的相位差 振动方向相同(或称为 具有相同的偏振面)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源 称为相干波源。
3、干涉加强或减弱的条件 设有两个相干波源 S1和 S2 发出的简谐波在空间p点相遇。
传播到 P 点引起的振动分别为:
在 P 点的振动为 同方向同频率振 动的合成。 合振动为: 其中 A, 为合振动的振幅和初相。
五、振动的简正模式:
⒈两端固定的弦:两端为波节, n
弦长 l n , n 1,2,
u 频率 n n 本征频率 n 2l n=1,2,… ,称为基频、二次谐频、…
对应的振动形式,称为弦振动的简正模式。
2 u
⒉空气柱:一端为波节,一端为波腹(开口)。
ln
n
2
n
4
, n 1,2,
u n (2n 1) n 4l
u
例10-5 位于
两点的两个波源,振幅相等,频率 都是100赫兹,相差为 ,其 相距30米,同方向振 动,波速为400米/秒, 求: 连线之间因相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解:如图所示,取A点为坐标原点,A、B联线为X轴, 因为两波同频率,同振 幅,同方向振动,所以相 干为静止的点满足:
10-4
波的叠加与干涉
1、波的叠加原理(独立性原理)
若有几列波同时在介质中传播,则它们各自将以原有 的振幅、频率和波长独立传播;在几列波相遇处,质元的位移 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该处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种波动 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分振动独立地参与叠加的事实称为波的叠 加原理。
2、 波的干涉现象
2、 波的干涉现象 若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叠加时,媒质中某些位置的 点振幅始终最大,另一些位置振幅始终最小,而其它 位置,振动的强弱介乎二者之间,保持不变,形成稳 定的叠加图样,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
四、相位跃变(半波损失)
1、波疏介质和波密介质:
介质密度ρ,波速u , 则波阻为ρu, 当机械波传播时: 波阻ρu 较小的介质,称为波疏介质; 波阻ρu 较大的介质,称为波密介质。
2、半波损失:
当机械波垂直入射到两介质界面时,入射 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 ①波从波密介质→波疏介质,反射处形成波腹, 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 ②波从波疏介质→波密介质,反射处形成波节, 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称为半波损失。
其中:
为P处两振动的相位差。
对空间不同的位置,都有相应的恒定的 ,因而 合振动在空间形成稳定的分布,即有干涉现象。 干涉加强的条件:
干涉减弱的条件:
称 当两相干波源为同相波源时,上述条件写为: 干涉加强 为 波 程 差
干涉减弱
10-5 驻波 一、特殊的干涉现象:驻波
振幅、频率、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
cos(2
x
x
x
) ,频率为ν的简谐运动。
) 0,
相位为 2 t
) 0, cos(2 t ) cos(2 t )
相位为 2 t
(1) 两相邻波节间的点(同一段的点) x cos(2 ) 符号相同,相位相同。 (2) 波节两边的点(相邻段的点) x cos(2 ) 符号相反,相位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