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2.知道晋剧音乐的特点。

3.知道河北梆子音乐的特点。

4.了解豫剧音乐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作品鉴赏
1.祖籍陕西韩城县——秦腔《三滴血》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秦腔《三滴血》是著名秦腔剧社“易俗社”的代表剧目之一,1960年拍成戏曲电影。

《祖籍陕西韩城县》是秦腔《三滴血》中李遇春遇到周天佑时,彼此述说自己身世时的唱段。

此段唱腔采用[苦音二六],曲调朴实忧郁,流露出内心的凄苦。

全剧讲述了因三次“滴血认亲”而引发的冤情,最终糊涂官被惩戒,冤案始明,亲人团聚。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特点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数说闺女劝女婿——晋剧《打金枝》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打金枝》是晋剧代表性传统剧目,1955年拍摄成戏曲电影。

所选片段是皇后沈氏所唱。

唱腔以[二性][垛板]为主体,娓娓道来,情真词切。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

郭子仪花甲寿辰,众子媳前来拜寿,只有升平公主依仗皇家权势未至。

郭暧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逼代宗治罪郭暧。

郭子仪绑子谢罪,代宗则给郭暧加官晋爵。

经皇后劝解,夫妻和好如初。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知识拓展】
晋剧即为中路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3.睛川上远树稀白云一片——河北梆子《蝴蝶杯》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蝴蝶杯》是河北梆子的常演剧目,也是各梆子腔剧种共有的剧目,1957年拍摄为戏曲电影。

此段[二六板]唱腔是小生田玉川出场时所唱,曲调高亢激越,表现了田玉川的青春俊朗与意气风发。

明代,江夏知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因打抱不平与胡凤莲相识,以蝴蝶杯为信物定情。

历经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知识拓展】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

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4.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花木兰》是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的代表剧目,1956年拍摄为戏曲电影。

此段唱腔是花木兰女扮男装后所唱,体现出常香玉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二载,屡建功勋。

辞官回乡后,贺元帅亲临花家,方知木兰为女子。

教师请学生课后搜集常香玉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平生和代表作。

【知识拓展】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二、知识讲解
1.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师生欣赏秦腔经典唱段。

教师介绍秦腔及梆子腔音乐的特点。

秦腔亦称“梆子腔”(因用梆子伴奏而得名),在陕西形成以后,流传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音随地改,先后形成晋剧、河北梆子、豫剧等梆子腔剧种。

今存秦腔以陕西中部关中地区的方言为演唱语音,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汉族地区,是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之一。

早期秦腔的演唱以“慷慨激昂”为特点。

近代以来,经过西安的秦腔剧社“易俗社”的改良,风格渐趋委婉。

秦腔唱腔有欢音、苦音之分,分别表现欢快和凄苦的情绪。

梆子腔唱腔是戏曲中最早的板腔体唱腔,早期以高音拉弦乐器“二股弦”为主奏乐器,后改为不同形制的板胡。

板胡以过门和托腔的形式为演唱伴奏,开启了板腔体唱腔演唱及伴奏形式。

2.晋剧音乐
教师请学生描述自己对山西太原的印象,并介绍“晋语”“晋剧”。

晋剧流行于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晋语”方言区(包括与山西接壤的陕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是陕西关中地区及山西南部的秦腔和蒲剧在晋中地区的演变。

晋剧降低演唱调高,变高音板胡为中音板胡伴奏,以晋语为演唱语音。

节奏舒缓的对唱是晋剧唱腔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晋剧《打金枝》中有充分体现。

3.河北梆子音乐
教师介绍河北梆子音乐起源和特点。

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天津及北京等地,是从陕西和山西流传到河北及京津地区的梆子腔,其演唱及伴奏较多继承了梆子腔早期高亢激越的音乐特点。

反调唱腔是河北梆子在音乐上的一大发展。

4.豫剧音乐
教师介绍豫剧音乐的发展历程。

豫剧是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的梆子腔,山西、陕西、甘肃及新疆也有豫剧团。

豫剧虽然与早期秦腔演变的各地梆子腔同源,但在形成过程中亦发展出与其他梆子腔不同的特点。

早期演出以生和净角为主,后来逐渐变为以旦角为主。

常香玉、马金凤等著名旦角演员对豫剧唱法的发展多有贡献,两人分别主演的豫剧《花木兰》和《穆桂英挂帅》都在20世纪50年代深受观众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