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腔:慢板的唱法和唱腔特点

秦腔:慢板的唱法和唱腔特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秦腔:慢板的唱法和唱腔特点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
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

成熟于秦。

秦腔:慢板的唱法和唱腔特点1、紧开口唱法:它是一种特殊、典型的唱法,其紧开口是慢板唱腔的第一腔即前三字连续喷口演唱,而节奏、时值较为自由。

此种唱法常用于一出戏的开始或重要唱段的第一腔,它具有激情和咏叹的特点。

区别于紧开口的唱则为慢开口,其旋律结构较长,表情较为细致。

2、拦头:即快速的慢板。

拦头或紧拦头是从板式的速度区分。

一般只唱一句慢板便转人“紧二六”板。

如唱两句或更多句慢板时其与一般慢板板式规律相同,只是曲调简单,速度较为急促,并有激情和强烈的气势。

这种唱腔的板式节奏具有典型的戏剧性色彩。

有时下句也可起唱拦头板。

因起法不同,有一棰拦头,慢傲拦头,长棰拦头,垛头拦头等。

3、撂板:因在慢板中唱撂板故称其为“慢撂板”。

(又称“闪板”)。

撂板是指改变慢板的腔句基本规律,使某些腔节改变强弱关系、并省略过门,使之上下句形成连唱的一种变化形式。

常插下于慢板句式之中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唱段。

撂板有时可连唱数句,又可转人“二六”板式。

这种撂板在传统剧中生角唱腔尤为多见。

如《放饭》朱春登唱“郭元帅拔壮丁我家门前”这一下句均为“撂板”。

4、阴司板:其唱腔结构、节拍、起句及落腔规律与慢板同。

不同处则是旋律在低音区进行,情绪凄惨、无力。

此种唱腔仅限于剧中人物临将死亡或死而复生时应用。

阴司板只有苦音。

慢板中用阴司板来演唱的这种阴司慢板多用于生角和旦角。

如《血泪仇》王东才妻死前的唱。

相关主题